聚焦垃圾分类 保护生态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聚焦垃圾分类 保护生态环境

王丹锋

湖州市西风漾幼儿园 浙江湖州 313000

项目简介: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垃圾分类更是生态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本项目就是利用各种材料,合作制作垃圾分类装置。该项目主要涉及科学、艺术、社会、数学、健康等领域,是一个跨领域的项目,适用于大班幼儿。

核心知识:该项目是一个跨领域的项目,涵盖了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等领域,主要涉及分类垃圾桶颜色的标识、长度的测量及相互的分工合作等知识。

驱动型问题:如何通过分工合作,物尽其用地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各领域知识与技能,设计并制作体现垃圾分类的装置。

学习目标: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

项目实施:

一、设计依据

生态保护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垃圾分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幼儿学习分工合作,尝试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同时,紧跟时代热点,关注生态保护,聚焦垃圾分类。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的注意力、合作能力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开始尝试用各个领域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施该steam项目时,应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综合运用各领域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更进一步。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能综合各科知识,完成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

3.学习分工合作,多与同伴交流。

4.通过此项目,加深垃圾分类意识,关注生态保护。

四、材料准备

各色卡纸若干,电池、电池座、马达、开关、电线若干,硬纸板、胶枪、剪刀、尺、美工刀若干。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1.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引发幼儿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回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情况,对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交流、思考。

3.总结交流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及垃圾分类的现状。

第二部分:

1.利用已学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对幼儿园各个场所的垃圾分类进行实地考察。

2.交流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思考改进的方向和内容。

第三部分:

1.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讨论垃圾分类的创意。

3.集体分享垃圾分类的创意。

4.对其他小组垃圾分类的创意进行评价或建议。

第四部分:

1.小组继续讨论交流思路。

2.思考所需的材料,不断调整、解决所需材料与提供材料不符产生的问题。

3.进行设计图的制作。

4.再次检查核对设计图所需材料是否都提供了,如存在超出材料范围的材料,则需调整设计图。

第五部分:

按照设计图开始动手制作垃圾分类装置。

第六部分:

1.交流在第一次制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解决小组成员的分工、材料的运用等问题。

2.调整设计图,进行人员分工。

3.再次制作垃圾分类装置。

第七部分:

1.进行成果展示,各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给出改进的建议。

3.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分析与思考

本项目来源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生态保护,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项目开展中,很好的体现了幼儿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心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勤思考,多动手,敢发言。

(一)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在制作垃圾分类装置的过程中,孩子们使用了各种材料进行拼接,是一项十分精密的手部活动,非常考验手指的灵活性。在活动中,幼儿使用尺、剪刀、笔等多种工具,相互配合,体现了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幼儿图形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

在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制作一个无盖的垃圾桶,需要五个面,体现了一定的几何思维。垃圾桶制作好了,将垃圾桶分成四格,通过不同小组间的比较,孩子们知道了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或者四个三角形。另外,充分利用尺子基本的功能,通过量取相同的长度来获得相同大小的纸板,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了对此功能的熟悉。

(三)促进幼儿在艺术领域中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本项目活动中,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初步的设计,尝试用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画、符号表达设计内容,使设计图清楚易懂。在制作垃圾分类装置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对应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对卡纸、纸板的边缘进行修剪处理,使作品更加美观。同时,在相互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美感,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运用数学方面的知识解决了一个垃圾桶有几个面的问题,并利用尺子获得了五个相同的面;运用艺术领域的经验对作品进行美化,并评价自己、他人的作品;运用健康领域的知识,正确的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剪、割、裁、粘等,是该steam项目实施的一项基础;运用社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同伴沟通,使分工合作更加高效、有用。

(五)促进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

第一次活动时,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重复劳动的问题,导致最后没有及时的完成作品。第二次制作时,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简单的分工,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需完成的内容。孩子们在此过程中,真切了解到了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也学习了怎样进行简单的分工。

七、项目反思

1.工具使用不够熟练

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尺、刻刀、胶枪等工具。在剪垃圾桶的五个面时,出现了五个面剪得大小不一,很难拼接的问题。在拼接垃圾桶的五个面的时候,出现了使用胶枪不够熟练,拼接太慢导致胶水经常出现提早凝固的情况,纸板粘接强度不够大,总是脱开。

2.同伴交流不够充分

本次活动时,同伴交流仍不够充分、深入,合作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出现重复劳动的情况,导致第一次尝试时很多小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制作。

3.电路知识不够了解

该项目提供的材料中有电池、导线、开关、马达等电路器材,但由于孩子们对电路知识缺乏了解,基本没有将这些材料运用到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中去。

4.分享交流不够活跃

在小组进行分享交流时,气氛不够活跃,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只有介绍没有建议,使得分享交流只停留在了浅层,没有对小组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八、提升策略

1.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平时活动中,在安全前提下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工具、探索工具的权力,让幼儿在操弄中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同伴交流沟通。通过各种活动创造幼儿间相互讨论、沟通的机会,通过游戏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多给予孩子合作的机会,从简到难,不断鼓励孩子在游戏时与同伴进行交流,相互协调,逐渐提高沟通、合作的水平。

3.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进行一些常用科学知识的普及,如磁、电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特征。拓宽孩子的视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4.加强倾听习惯的培养。平时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幼儿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还要注意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知道别人说了什么,能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相关的思考。

九、项目总结

生态保护,垃圾分类是时代热点,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值得研究的项目。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能看到孩子们不仅在知识、技能上的发展与进步,也能发现孩子们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垃圾分类,有意向将自己制作的垃圾分类装置用到实际中去。

作者简介:王丹锋,性别男,籍贯:浙江湖州,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

单位/学校名称:湖州市西风漾幼儿园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省市邮编: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