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伴成长 防震演练---素质教育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1

安全伴成长 防震演练 ---素质教育案例

和黎清

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

摘要: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中小学生进一步正确地、科学地认识地震,学习掌握避震自救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素质教育实践中,要求学校践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从而,开设互动性、自发性、主体化的防震减灾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知识科普、视频观摩、逃生演练等。

61dfa35406417_html_5ead6c64ef05ada9.jpg

教育路上

我们都在摸索实践着……

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线

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绳子段在细处事故出在松处

生命曾可贵

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题记

---素质教育里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旨在不断发现和消除人性的弱点,应该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就是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避震的重视度,认识人生的价值意义。同时,掌握一些在危难时求生的基本方法。

61dfa35406417_html_6c5e2ce88b64a367.jpg

---“未雨绸繆,防患未然,有备无患”,不是杞人忧天;相反,它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生命教育”因其强调求生的科学方法而具有了科学性、实用性。经这方式的教育,学生可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感悟可贵的人生。

61dfa35406417_html_b7fa5afcc3884ee8.jpg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生命教育”应该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获得危难中生命存续的方法,不论是从思想还是从科学实用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还记得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朱成山说的:日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本领。小孩一上幼儿园时,就会被带到地震模拟车上学习逃生技能。也许,这与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有关,但日本教育部门的这种“忧患”意识, 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不仅从德、智、体、美、劳发展,还应该包括生存适应能力、生命意识、生命安全等方面的“生命教育”。

朱成山还说,20085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特地设立了全国哀悼日并降半旗,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对国民,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地教育意义。同时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去。

生命曾可贵,可想而知生命教育还要“扩容”。可将防病、防灾、生命救护……相关知识融合成一个生命教育体系。促使时下的素质教育更有生机活力,更好地体现祖国未来的花朵安全伴成长!


作者简介:和黎清,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10月,民族:彝族,籍贯:云南丽江,学历:大专,专业职称:(小学教育)一级教师,工作单位: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教学科目:语文,研究方向: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