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学科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指向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学科表达

赵臣臣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马王小学

摘要:在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将知识学习和趣味活动相互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从简单的基础知识架构到知识点的实践创新运用,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科学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侧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深刻印象。教师通过评价和测验切实跟踪和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创设情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并自主探究使深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科表达

引言

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但是,不管怎样,面向学习型社会的21世纪,学习的重心一定是支持学生利用工具主动获取信息,批判理解,从而建立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这样呈现出来的学习才是小学数学应该有的模样。

1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教学的进步,深度学习这一全新的理论被一再推崇,它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当代学生要注重全方位的发展,不断培养综合素质。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判断的能力,要有全局观念,不断的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上要格外上心。要懂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最终的结果,还要不断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用心去感受。这些方面在之前的教学中是未曾出现过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深度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记忆出现模块化和片段化。也就是说,学生无法把知识点连接为一个整体,教师知识讲授零碎,学生接受知识也是碎片化的,这就造成了学习的碎片化。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在知识的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连接知识点的能力,这样就造成学习模式的片段化。再加上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复杂,这些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生连结知识,对于学过的知识不会有太多记忆,不能掌握知识并合理应用。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学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最为表面的基础记忆里。对学习数学缺少正确的认知。在解题的过程中,只会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无法改进和创新新的解题方法,因此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仅仅是在记忆和模仿,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和把握。

3指向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学科表达

3.1通过实际操作,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之上,那么学生就只有机械的记忆。这样的识记也只是机械记忆,简单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淡忘,而且这种理解是表面的理解,如果转变一下出现方式,学生会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例如,在进行《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从图形入手,平面图,立体图,讲解清楚面积的概念,然后直接深入题目,再开始讲解题目。这样,会让学生难以把握重点,得到的仅仅是表面知识。在学习面积概念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在桌子前面,学生可以说:“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在黑板前面,学生可以理解为“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再由这些例子过渡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概念。然后,教师引入圆的定义,过渡到求圆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直径、半径。在学习直径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直径“过圆心,不出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等等,虽然这些语言并不严格,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理解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知识点了。然后,教师再把一些基础的题目拿出来,通过题目加深学生的印象。小学生学习数学要充分运用直觉,所以,小学数学不要过于强调对某些数学文字的表面理解,而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对待数学。

3.2设计问题,创造深度学习的氛围

学习环境对于教学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来讲,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刚接触时,会觉得很难,不能很好的吸收与消化。作为教师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责,通过设计不同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勤于思考,这样才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到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潜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设计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动脑计算,同时也可以询问不同的学生,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便是思考的过程。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可以以此为基础扩展更多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体会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激活思维,给课堂带来更具特色的学习氛围。

3.3引导实际操作,让深度学习更具乐趣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积极动手操作,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学生刚接触,对计算、图形很陌生,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展开教学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思考,通过动手操作来锻炼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之一,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促进深度学习。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参与到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操作的激情以及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认识多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纸张,通过折纸、剪纸、拼纸等方式去变换不同的图形。这样新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图形的知识,同时以这种亲自动手的方式,更有益于去记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在不断的去思考图形变化的规律以及特点,互动性很强。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去设计图形,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展思维,到达深度学习的效果,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能够提高思维品质,提升数学核心素质,对于数学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创新思维,不断通过设计问题,实际操作、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产生兴趣,从思维上转变,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居逸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2.

[2]刘建亭,张敏.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6.

[3]李爽.问题驱动,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