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3

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再思考

罗忠婕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再思考为题,探讨了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教育均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方向。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1.教育均衡发展对高校体育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实现科学合理分配并能正确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资源能够发挥出更高特点、更高素质和更高水平,而具体来看的新特点基本上有以下这样一些方面。


1.1均衡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独特性


历经了数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已步入新发展阶段,高等院校类型多样化的大趋势也已逐步形成,各高等院校也因受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历史人文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办学宗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存在差异。在能力和方法上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别同时也反映在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上,而这种差别也应当是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特点的主要起点,但由于均衡发展并不等同于绝对均衡发展与同步,而要确保地板在均衡差异的基础上均衡,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积极谋求体育教学的特色发展,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品质。


1.2均衡发展要求高校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育


高质量意味着更高水平的教育,这应该是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的意义所在。在目前的教育均衡发展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样学生就可以享受一个更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教育。


1.3均衡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保持活力


在中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学校体育必须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这就需要中国高等学校体育应该继续坚持创新特色,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不断突破并超越当前的教学环境,以确保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动能。另外,将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和其他专业的教育课程更有效地融合一起,从而做到一体化。彰显了学校办学的特点与生命力,也提升了学校整个的办学品质。


2.高校体育教育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性


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与目标。唯有合理发展高等教育,才能营建平等、理想、平等的高等教育环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和谐。将体育运动作为学校在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固定的课程,意在协助学校学生培养优秀的习惯,并养成高校学生的优秀素质,增强群体间的凝聚力。大学体育教育和以前的体育教育一样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1提高身体素质


运动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冷静头脑,激活高校学生的思维。另外,在大学毕业生进行体操活动后,大学毕业生的血液循环加速,大学毕业生的心血管系统能够在构造和功能上有所改变。另外,体育活动还有许多益处,如增加肺活量,促使骨骼的生长与发育,改善呼吸系统等。人体的固有功能可以通过锻炼而变得强壮和健康。随着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学校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通过系统的运动教学,协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确保学生进入职场后,始终保持健康的身体,专注于工作和生活。


2.2提高心理素质


在当今社会,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更要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保证身心健康。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例如,当学生参加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时,他们感到快乐,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抑郁的学生来说,运动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压力和抑郁,平衡他们的思想。在团队运动中,学生可以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3.均衡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改革的号召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然而,由于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地区体育资源的稀缺性,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所以,在新阶段体育教学的管理和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缺陷,制约着学生水平的培养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3.1体育教育理念滞后,对体育教育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刻


大学招生的扩张带来的压力使体育课成为一个大类,空间狭窄,基本上使体育课成为了自由活动课,体育项目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一些安全风险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目的的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历教育,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扩大学校规模。目前,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性不强。只是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与评价,如千米跑、篮球等。在简单的评估之后,体育教育就宣告结束。这种教学模式甚至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因为锻炼的程度还不够。而在新模式下,仍有一些学校领导大谈体育教学改革,而没有做出切实的改变,只是对形式进行改革,只整改了操场,没有对形式进行改革,没有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也有一些高校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思维僵化,改革只停留在表面,不深入。使现代教学模式不能广泛推广,学生不能享受到系统的体育教育,享受到许多体育项目的乐趣,自然就不会重视体育运动。


3.2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缺陷,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校领导对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课程设置不足。许多院校仅在大一开展运动教学,课程数量极少。它虽然是体育课程的式形,但实质上是学校间的自我竞争与自主活动时间。这样安排既没有训练学生的运动技术,又忽略了体育精神和运动意志的训练。再者,由于学校体育课程中没有体育人文和历史教育,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触教学,或者没有兴趣的时候盲目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并且,一些大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表面的数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些只是应对改革,它不强调体育教育的特点,也不可以实现改革的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和中学的体育课程重复,缺乏新的重点,学生几年学的都是同样的东西,水平停滞不前。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追求,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素质,不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建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3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体育教师是中国高等学校体育运动的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中国当前经济转型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老师的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都出现了很大转变,这就对新时代高等学校体育老师的专业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比之下,部分高等学校的体育老师则面临着学科发展水平落后、综合素养不够的实际,无法有效满足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新时代变革发展的需求,这也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所面临诸多困难,且一直无法有效突破的主要因素之一。


4.教育平衡发展背景下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4.1改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观念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运动学校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训练学生的运动观念。但是,在目前的大学体育课程中,师资主导型的传统依然存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忽略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也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目的,而体育教学的刚性、训练性和应试性,也压抑了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主观积极性,使得运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养也没有培养。为了转变运动课程理念,学校应该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方法,与时俱进,建立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运动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主体素养。为培养的体育运动主观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大力发展高校学生业余体育社团,通过开展或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内赛事活动来培养的体育运动主观积极性,也就能够给学校提供更浓郁的体育运动气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与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宣传学校体育精神,增进师生关系,革新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进教师授课方式,以培育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体魄,强化体格,促进高校学生全方位身心健康蓬勃发展。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也应该突破这一框架,呈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功能。体育教学也应该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从运动中培育情感,释放身心。体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要把学生纳入教学主体,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就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完善教学方法,逐步培育学生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基本能力和终身运动意识。


4.2调整体育教学知识结构


改变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知识教学、人文教学与技术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革命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思想,知识经济社会也越来越被公众所认可。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人类传统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但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化,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将逐步被社会所遗忘,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不但要教给学生运动基本知识与功能,还通过训练学生的生存能力与活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运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启发学生的体育意志。在体育锻炼中应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状况作出合理的设置,形成健康评估制度,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学评估应重过程而轻结果,以突出学生健康观念和积极参与,并改变过去仅为应试的思想方法。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教师,从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由于学校扩招,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为避免就业艰难的局面,大多数学生倾向于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校学习,忽视体育锻炼。高校也过于注重学业评价、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成绩,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所以,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就需要自上而下,从高校的领导到老师和高校学生都给予关注,从而转变教育观念。作为高校的领导,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革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还应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来说,要摆脱运动是一种负担的陈旧观念,学会在运动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释放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3培养体育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发掘人的潜力,并发挥人的创造性与想像力,从而解决当今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育高校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主战场,学校需要在各门必修课中采用新模式训练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而体育课则有利于他们做到头脑清醒、运动体魄、心理素质稳定。这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自我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通过体育活动,他们不但能够获取丰富体育经验,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耐力,从而养成包容和谦逊的性情,也有助于他们形成优秀的行为,让自身更加强壮,从而能够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我,完善自己。在这种过程中还涉及到中小学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育。而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则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高等院校的高校学生范围广阔,还有来自全国各少数民族的高校学生,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各少数民族的个性和文化特征,并在体育课程中充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尊重学生民族人格的发展,对促进民族的和谐繁荣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保证身心健康。


4.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同欧美等国家比较,中国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弱,优质的体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人员比较缺乏,尤其是民办高校。当今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进步速度、信息的发展速度、知识的更替周期都愈来愈短,所以体育老师们必须与时俱进性,通过不断创新增长知识,以提升学科技术水平。所以,学校必须要勇于直面实际,通过各项有效举措,以提升老师的综合素养。教育职业培训,时效较短,见效快。教育主管部门可开拓培训途径,加强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大专院校的体育老师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甚至向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传授有关知识、技术、教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大专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培训工作中扩大自身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真正提升教师的软实力。


4.5积极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与交流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对身体保健问题的日益关注,体育也日益纳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日常健身活动的增加,将体育纳入到生活中和休闲化运动已经成为时尚的潮流,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再也不能由于过去,对于田径和技能,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开放,所以不但要传授大学生所必需的运动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训练技术,但同时也注重于培育大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健康的基本概念,并积极推动大学与社会各界体育的互动和沟通。

5.结语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洁,王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

[2]姚蕾.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解析[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3):19~24.

[3] 万国华,等.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82~87.

[4] 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 向[J].体育科 学 ,2013(11):17—27.

[5] 汪晓赞,等.国际视域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 络解析[J].体育科学 ,2014(1):3~l6



作者简介:罗忠婕,男,1999.09

云南大理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