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疫情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几点思考

何素华

许昌实验小学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卷世界各国,这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难度控制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教育环境、素材和主题的变化,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

疫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堂人生大课,如何在特殊的疫情环境下,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探索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具体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增强育人合力,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封闭,学生居家学习。有研究表明85.7%的家长报告在停课期间,孩子的情绪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思政教研组14位专职思政教师和3位专职心理教师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复学后对我校学生在进行了问卷调查,常见的情况是注意力不集中,无聊,易怒,烦躁和紧张。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比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存在焦虑,更容易体验到痛苦。高年级学生还存在担心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或是在线学习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在疫情下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一、通过多种形式,关注疫情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疫情时期特殊的话题为例,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以抗疫前线的代表人物的无畏精神为话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高尚品质,并以创作手抄报、绘画、诗歌、文章、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了解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警察、快递小哥等行业人员的辛苦与付出,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感受到社会的爱与温暖,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建立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疫情发生后,思政教研组14位专职思政教师每周集中教研时,结合疫情围绕学科教学、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事育人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思政组群策群力,推动疫情与学情深入融合。

疫情期间,思政学科每天一节25分钟网络直播课——德育小课堂,以此为抓手使德育生长点落到实处,如设置小主题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疫情的信息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学习正确配戴口罩,不聚集、保持距离,七步洗手法等,养成科学防疫的卫生习惯;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许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每周推送学习家务劳动技能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家人平时的辛苦,感恩家人的付出,劳动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三、探索学科融合途径,实践疫情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思政教师。疫情对学生来说是一堂人生大课,教师都应充分挖掘疫情元素,“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育人常态化。

为了实现各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疫情期间和学科相关的思政内容有效融入,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共同的生活体验,社会的舆论浪潮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宝贵鲜活的养料。将这些素材巧妙利用,兼顾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建构起相对完善的课程框架,就能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课程体系。

例如,疫情期间央视新闻制作了一组图片,有一张是“鄂人不等于恶人”使用谐音,提醒我们不要歧视在外的湖北人。一位语文老师据此设计了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批判探究的科学精神,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带动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校内校外相结合,主题活动助力学生疫情下成长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教学实践不能仅限于校内课程还要向社会拓展,我们在实践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形式多样,融入学生现实生活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此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比如结合我校“温馨百合”主题活动,向抗疫英雄致敬。“温馨百合”是我校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主题活动,每学期会有不同的主题,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努力成为一个温暖他人的人。活动开展以来,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每年假期,同学们还会在百合卡上写下自己的收获,送给自己最尊敬(崇拜、喜欢……)的人,并送上自己的祝福和感谢,百合花开,爱满心田。

在这特殊的时期,我们引导学生通过百合卡向一批批白衣战士、人民子弟兵,一队队抗疫防疫人员、基层工作者致敬。隔离病毒却不能隔离爱,新冠肺炎疫情封锁了同学们外出的脚步,但锁不住他(她)们对祖国和抗疫英雄的祝福,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歌,让30000余张小小的“温馨百合”卡汇聚起强大的爱的力量!

再比如结合我校“小雷锋向雷锋叔叔敬献红领巾”活动,各大、中队评选出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为班级、年级层面的“小雷锋”约300余名,他们的事迹在学校网站、公众号和学校小伙伴电视台、广播站、LED显示屏上播出,让榜样的旗帜在学校高高飘扬;在校园2020年度人物评选中,各班家委会推选出150余名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宣传他们在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

五、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别样方式呵护孩子身心健康

各班积极发挥家长•教师委员会的作用,鼓励他们广泛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在线上学习期间和复学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线上教学期间,有的家长发挥专业特长,协助老师向家长们明确需要落实的事宜。关于疫情防控,要理性科学认识这次疫情,要及时准确地汇报相关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防控保护好家庭等;复学后,邀请坚守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家长走进班级“爸爸•妈妈大讲堂”,为同学们分享抗疫故事,鼓励孩子们,要向各行各业在抗疫中涌现的榜样学习,努力学好知识,长大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据不完全统计,班级成立“家长·教师委员会”以来,直接或间接参与班级管理和事务的家长达到百分之八十,疫情发生后,在家校融合教育过程中再次证明了这个组织的影响力。

以抗疫斗争为背景开展小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研究,把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把思政课主导与课程思政全面渗透紧密结合,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上来,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良好成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