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

张剑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渐来临,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为当代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本文以“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研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所面临的新要求,并结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做出了具体的总结和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教师培养;教师发展;小学教育专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义务教育工作,坚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针,提高和强化学生在教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师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的责任重大,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了当前小学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学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爱上学习,喜欢学习,并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1. 互联网时代对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 对教师职能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针,教师的职能已经逐渐发生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体系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传播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占据主体地位,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当教育和指导的角色,与学生有距离,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自身的职能。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学生们可以依靠网络进行知识汲取,不仅丰富见闻,还能够遵从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这种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教师的单向输出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和学生的互动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法,这样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现代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预测,以此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向,为总体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建立翻转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广泛开展合作。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统一性,并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从根本上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要利用微课视频辅助教学,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规划,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三)对知识能力的新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合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于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自然也就越高。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和我国教育领域实现了全面融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整合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等,就是应该行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入其中,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示范、教学讲解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 以教师共同体为基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共同体应运而生,它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共同体内的成员主要包含骨干教师、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等等。在共同体中,不论职称的高低,也不论地域的差异,所有教师都能参与讨论,彼此分享教育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这有助于促进理论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转型。各高职院校在进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应以教师共同体为基础,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是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发展网络论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推动小学教育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可通过网络开通教师交流论坛,让专业教师人才可以在上面自主学习,沟通和交流,另外论坛的在线交流研讨功能还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及时解答新生教师的问题,满足新生教师的需求,帮助新生教师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了解如何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如何借助互联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高教师学习态度

科学的教学观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能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各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应注意帮助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的意识,提高学习态度。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自主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岗位价值[3]。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应该过于依赖学校的培训活动,而是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教学规划和职业规划,建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各大网络平台中进行学习。目前,我国互联网能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可以有效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另外,教师还应该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1. 搭建互联网教师培训教育平台

为了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才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教学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搭建互联网教师培养教育平台,通过平台完成教师日常的学习工作,让教师以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解和体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好的建立自身的教育教学思维,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构建,也可以给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学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借助互联网数据更好的分析和评价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分层教育等。只有让教师通过互联网时刻处在教育行业的最前端,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行业的需求,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让其更符合新时代教师发展,促进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的发展小学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教育领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在知识水平和教学技术和教学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广大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师发展,首先应该以教师共同体为基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增强教师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搭建互联网教师培训平台,扩大教师学习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对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思彤,郑姒婕. 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 文学教育(中),2022(1):146-147.

[2] 王永固,聂瑕,王会军,等. "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2020(10):106-114.

[3] 杨滨. 教师教学能力指数型趋同发展培养模型构建研究 ——"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0,41(6):105-112.

作者简介:张剑楠(1993—),女,汉族,山东东营,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