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探助力学习 实效彰显教学——以《发光的物体》课例研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乐探 助力 学习 实效彰显教学 —— 以 《发光的物体》课例研究 为例

林爱珠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幼儿园


科学课堂是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增进幼儿科学知识经验的主阵地。但现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幼儿“探”的不多、“究”得不夠、“学”得不乐成了常态,科学教学中幼儿失去了该有的激情与活力,被动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对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积累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助力幼儿学习科学核心经验,是当下幼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乐探益学”的科学教学构想,旨在为新时期的科学教学活动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一、乐探研究的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施瓦布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探究方式的更新,它们会被不断地修正。因此,他认为科学学习的过程与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式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接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乐探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过程

1.撰写课例实施计划

分析教材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会发光的物体。孩子们对科学区的手电筒特别感兴趣,有的说荧光棒也会发光,电灯也会发光,孩子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发光的现象非常感兴趣。由此,我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会发光的物体”为内容,设置有趣的情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维目标制定

知识目标: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能力目标:能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对探究发光物体的活动有兴趣。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萤火虫、水母等一些会发光的动物,并且关注过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

物质准备:《发光的物体》PPT、图片(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彩虹光等;萤火虫光、发光的水母、发光的乌贼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等)若干。

活动流程

  1. 课件导入,引起对物体发光的兴趣。

  2. 欣赏图片,了解发光的物体

①欣赏图片,交流对“会发光的物体”的认识

②情境提问,分享自己对会发光的物体的认知。

  1. 连线操作,给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2. 谈话交流、课件分享,了解发光物体的用处

2.小组集体备课建议

(1)计划编写格式要规范,先写教学手段,后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明确核心经验,围绕它来设计教学计划

本课的核心经验是让幼儿了解发光的物体,知道光的用途,教学设计就应该围绕发光的物体来展开一系列的探究行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我们设计调查表→幼儿填写调查经验→收集发光的物体→经验回顾→实践检验→分享交流→ 活动延伸;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习得对“发光的物体”的经验积累。

(3)家园共育,资源分享

发动家长配合问卷调查,图文并茂的调查表,让幼儿看得懂,便于记录。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动家长收集生活中发光的物体。

3.公开课展示,片段再现

乐探活动一:欣赏图片,了解发光的物体

师:这里有许多图片,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知道的知识。

乐探活动二:分享交流自己对会发光的物体的认知。

萤火虫语音:回答三个问题

(1)了解动物发光体。

(2)了解自然发光体。

(3)了解人造发光体。

乐探活动三:连线操作,依据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①讲解:请用连线的方式帮助这些物体找到家吧!

②幼儿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教师引导幼儿验证分类结果。

4.教研会议,评课促研课

1.科学概念要正确,讲清恒星行星的区别。

2.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人造发光体”,应让幼儿来说。

3.课前的调查表,没有发挥作用,调查表要充分分享交流。

4.分类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得出结果,不能是教师直接给到幼儿的经验。

5.科学探究重在幼儿参与活动的方式,是不是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经验,方法比知识重要。

三、乐探研究结果,环节更合理

乐探活动一:图片欣赏,了解动物发光体及其作用

1.还有什么动物会发光呢?请你们去找一找。

2.动物为什么会发光呢?

3.小结:动物发光的作用可大了,有的是为了把食物吸引过来;有的动物是为了吸引同伴,找到好朋友;还有的动物是为了吓退敌人,保护自己。

总结:这些会发光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动物发光体”。

乐探活动二:操作体验,了解人造发光体及其作用

1.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会发光的物体,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吧。

2.你刚才是怎样让物体发光的?

3.小结:这些物体必须通过手动才能发出光,我们把它叫做“人造发光体”。

4.“人造发光体”有什么用呢?

小结:人类发明的灯,让漆黑的夜晚也有了光明,海上灯塔利用发光来传递信息;街口的红绿灯能指挥交通;五颜六色的焰火,灯光秀让夜晚更加漂亮,人造发光体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乐探活动三:课件播放,了解自然发光体及其作用

1.在户外的大自然中也有会发光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2.小结:太阳、闪电、夜明珠自己本身就会发光的,他们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自然发光体。

3.“自然发光体”有什么用呢?

小结:自然发光体的作用也很大,太阳光给我们送来温暖,促进生命健康成长,它能晒干衣物,杀死细菌;雷电能让土地更加肥沃,夜空中的星星能给人们指明方向。

四、乐探助学习,反思促发展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探究知识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如此重要。因此,我设置游戏情景,利用会发光的萤火虫带来发光朋友和小朋友玩游戏导入,巧用课件,引出萤火虫的三个问题,引导幼儿认识“动物发光体”“人造发光体”和“自然发光体”

(二)创设探索环节,助力幼儿行动体验
  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获得,需要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为幼儿创设了乐意探索的环节,是课例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课前做好幼儿的经验准备,设计好问卷调查表,提醒家长指导幼儿完成问卷调查记录,获取教学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四个环节环环递进,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以欣赏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动物发光体”讨论他的作用;其次,以实物探索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加深对生活中“人造发光体”的认识;再次,通过课件播放让幼儿了解“自然发光体”及其作用;最后,在连线操作中学会给发光物体进行分类,检验了幼儿对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认识。

因此,我在课前提醒家长帮助幼儿收集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小台灯、手电筒、魔法棒、会亮的鞋子、打火机、彩灯),为幼儿了解人造发光体及其作用做好物质准备。在此基础上,《发光的物体》PPT,为幼儿展示了自然发光体及其作用的神秘现象。另外,图片资料也是完成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材料,它直观简便的为幼儿了解发光的物体搭建了一个实践观察的平台。


注: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专项课题《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结果,立项批准号ZXKTM-2052。

参考资料

[1]周 卫《课堂观察技术》(第二版)2003年9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沈毅《课堂观察》2008年10月 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