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统编教材,突破习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巧用统编教材,突破习作教学

舒庆

四川省德阳市 中江县御河小学校

【摘要】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小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贴近生活,立足教材,了解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把握好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时刻关注学生,从而构建高效的习作课堂

【关键词】贴近生活 立足教材 习作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小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习作始终是个难题。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个领域虽然有着近20年的经历,却依然觉得它很难。2019年秋,所有年级均采用了统编教材,而对于统编教材的认识与使用,也需要我们探讨。笔者将两者放在一起来看,有一些自己的新思考。

一、贴近生活的教材,贴近生活的习作——着眼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通过前期的一些培训与学习,知道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而在这些素养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的能力,就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在习惯了传统教材教学方式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想要用好我们的统编教材,我想,首先应该熟悉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温儒敏教授作为语文统编教材的总编,他在《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的讲座中明确指出了语文统编教材的特色,其中的贴近学生生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还是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都提到了“贴近生活”。那么,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如果能随时捕捉到生活中的语文,并能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所写的文字就不会显得空洞乏味了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孩子们都参与到其中了,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语文老师们都不会放过这个契机,让孩子们在参与了之后写一篇习作。而笔者却与大家有一点儿不一样。虽然我也会让他们写,可我觉得不一定要孩子们写长篇大论,因为那样写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意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将“微写作”融入其中,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他们乐于表达。将我们的习作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而语文又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能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这样将资源一整合,可以大大提高习作的水平,更好的提升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二、阅读教学中的习作——立足教材,渗透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的统编新教材就实现了这一点。在统编语文教材阅读课后的练习习题中,常常会有“试着写一段话”这样的要求。我认为,我们就是应该将教材中的练习题作为我们的训练基点。让“立足教材,渗透写作,实现读写结合”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也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高。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教材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学着作者的方式,用心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中的景物别样的美。在教学《四季之美》这篇散文时,我抓住了作者对“四季之美”的独特的视角,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美的同时,也让他们换个角度去寻找生活中的“四季之美”,再学着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一段文字。孩子们都能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文字,有的孩子眼中的美,变成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动态画面,有的则是人与自然的画面美……无论是哪一种,都能体现他们学会了“独特视角”中的独特美。这样依托文本设计一系列的习作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还能有效解决我们阅读与习作脱节等相关问题。

三、“大语文”中的习作——着眼于统编教材所构建的写作体系

语文,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为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而今天,语文多指语言文字与文学表达的结合。统编教材在阅读与表达上,变化极大。它在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强调了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比重加大了,这样引导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能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不同学段的习作呈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第一学段以说话、写话为主要训练点。而第二、三学段“习作”主要有两种呈现方法: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二是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无论是这样的呈现方式,他们都有层次性和发展性。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起始,都有导语,一般围绕阅读、表达两个方面揭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也是教材编排的一个特色。而对于不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不一样的。

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就好比是盖房子,所需的材料给你全部摆放在这里,但如果没有按一定的要求或是技巧来搭建,那依然是要倒塌的。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就充分考虑到了这点,它把习作专题与单元内容相结合。那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也应该从教材编写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同时激发习作兴趣。

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不同特征,设计不同的习作教学方式,让写作知识有效转化,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适当利用文本,积极渗透习作的相关的知识,比如学习了某一种修辞方法,可以让学生以句练习,而后上升到段,最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适当选用,让文字更加生动,这样一步一步有序前行,相信学生的“房子”就不会胡乱搭建,而是越盖越好。

总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握好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从而构建高效的习作课堂,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来。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吴忠豪)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