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有效课堂重在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

陈家艳

363601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

摘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处于思想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兴趣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其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以期可以为业内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必要前提,与此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核心。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促使其对某一项事物展开探索的基础动力。为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高效课堂,小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正处于思想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对于新奇事物的求知欲往往要大于书本知识,进而致使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在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针对此种情况时,需要从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紧抓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一特点,通过采取创设悬念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乘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糖果来代替数字,然后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需要创设一个情境将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导入,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来为学生设置悬念。以12÷4=?这个题目的计算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小淼在星期六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出门的时候妈妈准备了一些水果糖让小淼分给朋友。水果糖一共有12颗,小淼的朋友有4个人。同学们,问题来了,如果要将这12颗水果糖平均的分给这四个朋友,小淼应该怎样去做呢?小淼分完后,每个人手里又会得到几颗糖果呢?”问题抛出后,学生们便会对这一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可以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还可以在与教师展开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极为有利。利用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内容来引入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将无形的知识有形化,使学生更为具体的理解知识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学习兴趣。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情节相较于刻板枯燥的书本知识而言更具吸引力,往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也会更喜欢阅读情节丰富的故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便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以故事表演的形式直观、具体的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还可以是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减法的运算”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质含义,加深学生对于最终结果为“0”的减法算式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小猫吃鱼的故事导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创设具有新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讲故事情境描述出来:小猫的妈妈要出远门,为了让小猫不饿肚子,小猫的妈妈为小猫准备了足够一天吃的鱼来当作食物,然而在妈妈离开家之后,小猫却抑制不住嘴馋,便将所有的鱼都一次性的吃掉了,中午的时候还感受不到饿,到了晚上,小猫因没有食物充饥,肚子饿得咕咕叫,小猫不得不到外面去寻找食物。这时,小猫在家门的不远处发现了一个池塘,然而池塘里的鱼都被隔壁家的狗狗给抓走了,就在小猫垂头丧气回家的时候,狗狗来到小猫的面前说,“如果想吃鱼,就帮我数清楚桶里一共有多少条鱼。”然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有谁可以想到好办法来帮助小猫数清桶里的鱼呀?听到问题后,同学们便可以积极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而聪明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小猫可以吃一条数一条,这样得出的数目是最准确的。”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提问到,“如果吃一条数一条,那么最后的数目不就是0吗?”通过此种方式来展开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小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乐于助人的快乐,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品质。


  1. 优化学习体验,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课堂的质量与效率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课堂体验的好坏对课堂的整体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符合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授课,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极具趣味性、活跃性以及生动性的多元化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为培养其数学素养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以“立体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将书本上平面化的图形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各个构成面,将原本平面化的内容立体化,不仅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有理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分辨正方体、长方体以及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时,教师便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图形展示出来,比如橡皮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薯片桶是圆柱体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立体图形。教师通过列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消除对于知识的陌生感,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然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分发硬纸板、手工剪以及双面胶等工具,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并动手将想象中的立体图形制作出来。通过手脑协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1、设置游戏情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数学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才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小学数学的知识抽象并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很容易致使其产生厌烦心理,进而降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例如:以“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与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的物品画在课前准备好的小纸板上,然后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抽取,学生抽到的纸板上是什么物品,学生就需要根据纸板上的物品进行相应的表演,负责表演的同学在表演过程中不可以直接比画出物品的形状,其只能通过肢体动作来将纸板上的物品表演出来,然后由负责猜题同学将与物品相对应的图形画在黑板上,并说出物品名称,最先猜对的同学将接替台上的同学进行下一轮的表演。以游戏的方式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上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有效课堂进行了着重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以及可实施性的策略。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创设各类情境、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等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授课,以此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课堂,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0):102-103.

[2]张生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1):73-74.

[3]武鑫.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1):72-74.

[4]刘晓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3):100-101.

陈家艳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滨江豪园9A 1395964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