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探究

张家鹤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2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与金融紧密融合,金融行业发展也面临颠覆性的转变,金融业的内涵更加多层次和多元化,金融机构不断转型,新兴业务层出不迭,这都会引起金融行业格局的转变。面对这种情况,职业教育也面临专业升级,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类高职院校面临数字化的转变。本文在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基础上,探讨目前金融类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事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工作(2020年8月14日)通知中指出了目前金融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目前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经济受大数据影响,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中,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下,作为“三教”改革的龙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统计以及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都要向金融科技应用人才转变,培养真正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在金融类专业的设置过程要充分考虑目前大数据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因此,专业调整依据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保留符合产业人才需求、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的专业,撤销相对淘汰类、限制类产业所对应的专业,或者将其合并到其他专业中加以调整。数字经济是新经济的社会形态,专业建设要立足数字经济时代,专业建设以数字化为逻辑起点,对金融类的信息技术有要求,对人才应用型培养范围有扩大,新时代应在人才培养中增加“互联网+”的教育改革主题,通过融合新的信息技术,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专业目录的设置也是一个更新替代的过程,这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迫切需求。金融科技与应用类人才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人才进行定位,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推动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在实践中育人。

  1.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智能服务和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对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如智能投顾方面,智能投顾就是所谓的机器人理财,即将人工智能与传统的理财投资顾问服务想嫁接,顾问或者客户经理在前期通过与客户的线上互动,对客户财务基本情况、风险承受度、投资目的、风险偏好、理财需求等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客户的账户采用算法进行管理,从而对客户提出自动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对客户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进一步简化客户的投资理财流程,跟传统临柜的客户理财服务不同,不需要许多的客户服务人员,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幅度减少金融服务的成本和劳务费用。

从智能投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已经融入金融领域中,对未来金融行业中的人才需求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传统的金融行业已经感知到这种变化,因此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势在必行,这其中包括专业群的建设,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可以进行相应专业的整合、合并与调整,对能够保留的专业要不断优化,适当新增专业以适应目前的行业变化,不适合单打独斗的专业可以着手进行合并。同时要加快落实专业建设要求,在专业目录调整以后,加速推进专业建设,在教育厅的相应通知与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调整,并对专业群、相应课程和教材进行调整。并结合1+X证书项目,对新技术专业进行调整与开发),在调整工作中要做好新旧目录衔接。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传统的金融行业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而新兴的行业需求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因此,为适应时代需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及时调整,尽快构建金融领域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必须与现代大数据技术相适应,要积极的将人才培养、育人实践与金融市场进行融合,加快人才培养专业目录和方案的调整,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快转型,切实提升培养效率,使我们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并提升人才的就业率,增强其在金融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1. 大数据背景下育人实践的提升路径

1.切实利用好1+X证书制度试点提升育人实践效果

1+X证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相当于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就业岗位的“幼小衔接”。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一线专门人才的重大创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一个专业试点可以选取1到2个证书,有侧重的有选择性的将生源与证书进行试点。实现书证融通,这种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可能是由于课时的问题,无法添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可以在实践中用选修的方式进行融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选用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情况及金融科技人才现状相契合的证书让学生考取,这样的话,就将学生的与就业岗位衔接的技能素质在上学期间进行了融通,使学生毕业前就能够得到相应企业的认可,更好的进入社会,更有针对性的适应相关岗位。

2.切实分析金融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在大数据环境下,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金融行业的主要形式分别为金融云、大数据、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生物识别、职能助理、智能风控等等,因此,应在人才培养中着力关注这些方面,培养相应人才。金融科技投融资在2019年达到1503亿元,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出,中国金融科技已成为领航者,金融科技发展势头很猛。但随着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相当大,目前相关的人才缺口也大。而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呈现出来的数据显示,金融科技人才供给非常短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十分巨大,数字经济占比逐年增加。而在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之前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培养理念不够灵活与动态,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因此,应扩宽人才培养思路,将学校与龙头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深度、广度的产教融合。企业要选择有规模的,产教融合型资质的企业。跟财税、金融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方向协议。对于企业的选择,要选择政治站位高,把握国际方向准的企业。要选择技术性强,专业适应产业强的企业。要选择师资和教学资源丰富的企业。还要注重选择服务渠道多,能力强,有技术、行业引领的企业,在金融行业中要选择金融产业、金税金卡金盾领先行业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国家战略的企业。

三、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金融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

1.产教共生引领高职院校育人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兴技术影响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全民应用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领域都需要相关人才,因此,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转型目标即是目前高职院校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把握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改革趋势,培养未来市场需要的人才,并且一定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例如,要培养在经营层面的相关人才向数据化和智能化转型。培养人才向服务渠道转型,在课程设置中注重互联网化与场景化的设置。在获客转型方面,注重与互联网平台联合获客方面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要增设对接互联网、产品化转型的课程。并且要增加科技输出的内容,注重培养开放、赋能、连接科技的相关人才。未来金融科技人才特点一定是兼具国家化、复合性和创新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金融类人才一定要适应国家的市场需求和战略,要适应新的行业和新的业务,金融科技人才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和企业,而要不断符合个性的金融体验,以满足目前金融领域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高职院校特色,不断实现动态调整,以适应未来金融领域的需求。

  1. 立足职业院校特点精准育人

调整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教程课程比较落后,甚至有的课程和教材在未来金融领域已经是用不上了,就要及时的淘汰掉。金融科技是新生专业,要想到学生培养的动脑动手,有数据分析本领,有风险防控意识,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要重视应用型和体系性,要进行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在金融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考虑如何融合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加进去多少,人才培养目标里除了融入理论体系,还有岗位思维能力,轮岗的意识,要考虑跨界,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是未来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培养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适应岗位多的人才,只有这样,人才培养的定位才更适应学生。

  1. 将高职院校优势叠加重构专业体系

重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开发金融领域的数据挖掘,进行风险评价,设置相应课程,增加新技术,在学时和门数的限制下,在体系设置里模板化植入新技术,形成模块化知识,在确定金融行业岗位的同时,将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夯实,凸显金融实操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学习的发展完善,动态调整目标和课程体系。

  1. 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否则要被市场淘汰

金融领域中随时存在风险,没有风险意识在金融行业中是不行的,而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风险意识就是要与时俱进,时刻跟随金融行业的发展,建立互联网思维,时刻捕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与此对应,加强专业性及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实现产学研融合,提升实践能力。

(1)对接金融产业现实情况以满足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对接产业,要满足就业导向。要适应金融产业需求和能力,需要与金融产业去对接,服务新兴产业,服务科技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类企业。面向科技企业,思考服务技能培养。

(2)科技创新激发数字科技类素质教育

金融业务所需的人才培养,目前,由于互联网需求传统的金融专业学生不太适应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应该增加金融类科技应用专业,强调科技数字教育创新,数字教育。


作者简介:张家鹤(1982.8—),辽宁沈阳人,会计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课题基金:本文是辽宁金融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课题“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基金号LJXJ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