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史料教学,加强核心素养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优化历史史料教学,加强核心素养培养

单汉炎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摘要: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大量的史料基础,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单薄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史料补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基于此,本文章对优化历史史料教学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地吸取往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教训,促进学生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的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明确历史的史实,为学生们进行更加具体的历史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学生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的品质。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学习成长过程之中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思想,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品质,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历史理解、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据,明确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及出发点。着眼于整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主动渗透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及思想品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比较消极及被动,学生的能动性较差。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沟通,个人的学习成绩大打折扣。这一点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对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三观,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反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历史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理论性的,为能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这就需要从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方面加强重视。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史料素材,从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史料证实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可以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使学生对史学争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抗辩论,再以高中历史教材中史学争鸣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有关史学的交流论辩,这种论辩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也在辩论中提升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优化历史史料教学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开展史料研习,强化学生知识运用与规范表达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加强对史料的研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向学生传达重视史料研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表达史学规范。例如:在学习国共的十年对峙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国共双方的立场出发,结合众多的历史事件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等历史资料。通过史学资料的铺垫,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也可以通过史料来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更好地向史料的深度学习推进。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掌握历史事件,通过不同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研究,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结合史料进行历史学习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甄别历史资,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甄别历史资料,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应该如何一步步理清思路,找到内部存在的逻辑。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教材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找到历史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们的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观。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相关的教学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教材课本中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根据教材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辨能力,让学生们可以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在评价、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唯物史观。

(三)关注历史解释,让学生学习各种史观

高中阶段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高级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这也给历史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历史知识看似枯燥无味、杂乱无章,但是学生只要学会总结,就可以使历史学习变得非常简单。史观是对历史解释、概括和总结的结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精准定位历史解释,让学生学习、了解历史观念,可以为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奠定基础。历史解释和研究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许多历史观念虽然对历史的解释方式、关注点、深浅度不同,但它们都是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史学家对同一史实的叙述,或者结合不同的历史观念,解释不同历史解释、评判的出处,并带领学生分析不同史观的依据、来源和目的,帮助学生消除认知冲突,了解历史的本质,为学生解释历史、评判历史打好基础。

(四)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推动深入理解

历史具有时代性,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但历史史料是分散的、片段化的,学生在接收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时,很难形成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解释就成了学生追寻历史“真相”的必要步骤。要想让学生主动开展历史解释,就需要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立体的历史学习情境,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教师可以对有限的历史素材加以利用,根据其中描述的时间、事件、结果等要素来推导分析,对一些未知的历史画面依托多媒体工具进行动态模拟、复现于课堂之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可以透过表象看问题,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解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打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首要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文兵.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3):141-142.

[2]李恩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64-65.

[3]张健.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途径[J].求知导刊,2020(49):16-17.

[4]刘金鹏.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20(11):40-42.

[5]王菊琴.智慧学高中历史,从史料阅读开始[J].新课程,2020(4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