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唯物主义核心素养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核心素养在中学教学中的运 用

杜保钢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寻找结合点,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然后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教学的运用,从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意义和运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学科的首要核心素养,地位重要,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唯物史观的具体表现:促进历史学研究对象由一些孤立的政治、军事事件向全面综合的历史事件过渡;促使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由物质生活条件转移到人的实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提出关注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在中学教学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客观性原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在历史学研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自古就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1的秉笔直书的精神,这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不谋而合的。

第二,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我国史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误区,譬如古籍记载中多“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等现象颇多,另外为帝王将相作家谱者多则汗牛充栋,而记录寻常百姓者则很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史学界则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劳动人民,创作了一系列优秀著作。

第三,整体性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要求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特定的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它要求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只有未来能够为解释过去提供钥匙,过去阐释未来,未来说明过去,这就是历史的解释。

所以,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更上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念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历史是为了借鉴经验教训,减少和避免自身及社会发展中的盲目性、错误性。历史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要真实的反映历史,就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有科学的态度。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以上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历史唯物主义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过程。尽管各国、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存在跨越式前进的事实,但向前的总趋势是没有也不会改变的。有些国家的历史出现跨越式前进的问题,也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

2.人的思想行为是时代的产物并受时代的局限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更新是其自身运动变化规律所决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了谋求如何生产,如何满足生存发展需要,他们坚持不懈地同自然界斗,同社会中侵占他人劳动成果、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斗。在这一过程中,谁能带领他们达到目的,谁就能成为他们的核心人物,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这样的人并死心塌地的与这样的人同呼吸共命运。华盛顿也好,毛泽东也好,正是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了时代的要求,符合了大多数人的愿望,才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所处得历史阶段不同,生产发展状况和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内容不同,决定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要实现的目的也不一样。华盛顿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急需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来巩固其革命成就,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地位的时代。而毛泽东则是处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人民要努力从根本上摆脱帝、官、封多重剥削和压迫的时代。此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弊端已暴露的相当充分,而且,俄国十月革命已经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已经产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任务,产生不同的结果,完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思想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客观物质力量。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财富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创造着社会生活本身,推动着社会进步。劳动群众在生产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能力,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历史上每一次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摧毁腐朽的的社会制度的斗争,革命的主力军都是劳动群众。“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个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归根到底,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民群众。“人民,只有人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必须反映客观事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揭示其真相、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和人民群众的作用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唯物史观,充分尊重客观历史事实,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注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才能为学生揭开历史事件真相及其因果联系,才能达到学历史知兴替、鉴今日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新时期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成就[J].河北学刊,2007(1).

[2] 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 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 宋朝文天祥《正气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