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格日勒图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小学

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基础,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小学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体育课堂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将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为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发展建议;

引言

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意识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是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放松心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任重而道远,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起这个重任,一心投入实践教学工作中,打造真正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一、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体育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很多小学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会将学生的安全当作第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较为保守。现如今,部分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中缺乏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在教学内容中缺少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训练效果,这就会让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太快,接受基础训练会对他们的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基本都以游戏为主,并没有实质性的基础训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课堂秩序,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被动。通过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能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还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作主要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将体育训练当作习惯,学生被迫参加体育训练,很难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快乐。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率,还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建议

(一)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教学计划能确保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合理有序,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级和身体素质特点,制订出完善的教学计划,提前规划整个小学时期每个年级段的教学方向。例如,一、二年级,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节奏感和整齐度,同时利用不同类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的运动能力。三、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具备一定的肢体协调能力,身高也有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具有柔韧性、拉伸性的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低强度耐力训练,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失去训练兴趣,教师可以慢慢地给学生提升训练强度,由低到高逐渐加强。五、六年级,学生的体质已经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体育技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运动项目和运动技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各种体育运动,在众多运动中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且有助于未来发展的项目,掌握这项运动的技能,为长期保持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信息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途径,教学方法不创新、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得不到普遍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标就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并实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然而,目前一些体育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能力较弱,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所以,要想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关键是要以丰富形式为基石,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信息教学,具体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的方式。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认知能力有限,在老师进行动作讲解时,即使配合的有亲身示范,一些学生也是很难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如果能将有关教学内容做成视频,通过反复播放、慢镜头动作分析讲解的形式,一定会使得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其次,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时要善于应用多媒体课件。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其更擅长于感性认识,所以老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件表现形式,尽量集声、光、图、像为一体,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通过丰富有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创建班级群聊发放有关体育知识、体育新闻,积极与家长和学生互动,通过提醒家长来督促学生进行锻炼。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培养的全面无死角。

(三)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对世界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兴趣教学,可以选择一些有趣新奇的教学内容,这会更符合学生的运动要求与个性化发展需求。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一般老年人喜欢进行的体育运动——太极,教师作示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新奇感,再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教一些球类运动,如乒乓球,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教学。首先,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内挑选出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成员与其他组展开对抗赛,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他们为了团队的荣耀也不会轻言放弃,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坚韧。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后,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正确的引导,看到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对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对懈怠、懒散的个人和小组要进行批评。另外,教师在进行兴趣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人特点,平等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分工,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有分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四)科学的课堂评价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如果教师的评价是积极的,会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并且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科学的评价,制订完善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体能素质、动作标准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评价,学生也能明白自己在体育中的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新认识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下的重要性,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探究和实践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全林.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20(36):119—121.

[2]王华娟.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325—326.

[3]陈雄飞.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