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4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 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陈瑞华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研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异常、低血糖、肥胖、血管收缩压降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G、BMI、HbA1c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A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A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糖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除了表现为血糖升高外,还可引起机体血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1]。临床常规治疗本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以前较为常规的降糖药物和治疗方案虽然可以进行治疗,但是长期疗效不佳,而且也缺乏直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效[2]。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控制肝糖原异生,提高机体对糖分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西格列汀属于二胎激肽酶4-抑制剂,能够使患者体内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提升,从而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3]。本次研究,作者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现做出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62b50fd258222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观察组

40

60-80

68.46±6.56

22

18

对照组

40

60-79

68.43±6.49

24

16

X2/t

-

0.021

0.205

P

-

0.984

0.65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

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的用法:口服,每天三次,每次0.5g。

西格列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12,50mg*7s)1 000 mg/次,每日早餐前服用1次;

两组患者需要持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异常、低血糖、肥胖、血管收缩压降低)。

显效: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G)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恢复正常,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降幅超1 %。有效:FBG值、2h PG值均得到较为明显的下降,且HbA1c值下降幅度达到0.3 % ~ 1 %。无效:FBG值、2h PG值无显著下降,且HbA1c值下降幅度低于0.3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以(x±s)表示,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1

18

1

39(97.5)

对照组

40

17

16

7

33(82.5)

X2

-

-

-

-

5.000

P

-

-

-

-

0.025

2.2两组患者的FBG2h PGBMIHbA1c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G、BMI、HbA1c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FBG、2h PG、BMI、HbA1c水平比较(62b50fd258222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例数

FBG(mmol·L–1

2h PG

(mmol·L–1

BMI(%)

HbA1c(kg·m–2

观察组

40

6.35 ± 0.55

10.86 ± 2.02

24.32 ± 3.14

7.12 ± 1.51

对照组

40

8.12 ± 0.65

12.78 ± 2.49

26.23 ± 3.24

8.5 2± 1.93

t

-

13.147

3.787

2.677

3.613

P

-

0.000

0.000

0.009

0.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A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A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62b50fd258222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

组别

例数

TNF–α(ng/L)

IL–6(μg/L)

ASAA(μ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6.72 ± 2.16

12.56 ± 0.92

8.45 ± 1.12

6.05 ± 0.72

18.34 ± 3.14

13.31 ± 1.72

对照组

40

16.68 ± 2.21

15.82 ± 1.05

8.36 ± 1.08

7.45 ± 0.98

18.32 ± 3.24

16.88 ± 2.07

t

-

0.082

14.769

0.366

7.281

0.028

8.389

P

-

0.935

0.000

0.716

0.000

0.978

0.000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胃肠道功能异常

低血糖

肥胖

血管收缩压降低

发生率

观察组

40

2

1

0

4

7(17.5)

对照组

40

6

5

4

1

16(40.0)

X2

-

-

-

-

-

4.943

P

-

-

-

-

-

0.026

  1.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近些年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其还具有遗传敏感性,流调数据显示,发病率也上升较快,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增速较快,是危及人类的较为常见的代谢分泌疾病,临床形势严峻[4]

目前的医学界普遍认为[5]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肥胖和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异常紊乱,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上升,进而导致尿量增多,机体缺水从而感觉频繁口渴[6]。并且该病导致葡萄糖利用率不佳,饮食饥饿控制中枢被神经传导所抑制,进食需求缺失,但胰岛素分泌相对较少,机体对糖分的获取能力不足,这就导致虽然血糖浓度较高,但血管内的葡萄糖含量较少,机体的组织细胞还是处于营养供应不上的状态,就产生了多食的现象[7-8]

2型糖尿病之所以不好控制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进行性衰退,而传统的控糖药物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不能避免β细胞的进行性损伤,且单纯地大剂量应用二甲双胍控糖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西格列汀能够对二肽激肽酶的分解产生抑制作用,加快机体胰岛素的释放以及合成速度[9],同时,增加胰高糖素多肽-1的活性,从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西格列汀能够使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大大提升,胰高糖素水平受到有效控制,预防β细胞的死亡,从而提升机体胰岛β数量,进而对血糖进行控制[1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G、BMI、HbA1c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A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糖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晶慧, 陈频.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7):153-155.

[2]颜艺慧.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2):3074-3075.

[3]张伟娟. 初发2型糖尿病采取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5):24-25.

[4]常娟.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血糖指标及不良事件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2):353-355.

[5]江霞.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12):156-157.

[6]王小红.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65-66.

[7]胡光环.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研究, 2016, 24(11):234-235.

[8]魏淑敏, 汪小燕.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 中国药业, 2020, 29(S01):61.

[9]谢泽青, 陈润成, 李峭峰,等.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 47(4):44-45.

[10]杨晶晶, 黄婷, 张丽.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3):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