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整本书(小说)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整本书(小说)阅读

王柳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第二中学,广西 来宾 545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而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所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尤其是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计划之一,也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任务群之一。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具有巨大的价值,具体来说:第一,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学生阅读某一位名家的作品,延续性的阅读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其次,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人物、情节、语言进行思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语言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哲理,阅读名家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智慧与审美能力。

思维导图由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原理是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为易于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的特征是在图的中央有一个中心主题用重点的符号来表示,然后从主题向四周分枝,类似于大树和树枝的关系,图的布局没有定式。思维导图理论中运用各种图片也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全脑教学策略,结构自由但不失逻辑性,“以图代文”更可以将知识点组织化、系统化,更容易将文本落实到语用效果上。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尤其是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严重的问题。首先,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能促进学生掌握小说自身的一些基本常识。最后,可以促进学生对小说主旨的探究和把握。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生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尤其是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应用呢?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小说,选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容易读,却不容易懂,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对于一些基础阅读量比较少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思维导图的突出优势就是使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即核心关键词,使注意力容易集中。并把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既有层次性又有联系性,还可以配以颜色和图像,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掌握小说自身的一些基本常识

在2020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提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察分为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四个层面。1.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小说是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以及小说常写什么的问题,快速掌握小说的特点,掌握小说的内容。同时,读懂小说离不开对主旨的把握,因为把握了小说的主旨,就是把握了小说的艺术内涵,把握了小说人、事、情、意之间的关系。而思维导图恰好具有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的特点,学生使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小说的“内组”(怎么写的)和“外现”(写什么),做到“里”“外”通透,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小说的关键性内容,理清和读懂小说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小说主旨和情感知识的掌握

诗歌小说的思想内容,往往与时代背景、作者的亲身经历等密切相关,作者不同,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语言表达艺术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把握小说的主旨和情感,就必须对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有充分的了解,还要熟练的掌握小说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并能根据此对小说主旨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能公正地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而思维导图所呈现的辐射状脉络式结构正是人们发散性思维的体现,十分适合小说主旨和情感知识的学习。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他们会发现某个题材知识的框架一旦建立起来,自己就会下意识地收集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小说的人物关系,学生在梳理人物关系的同时能够快速地鉴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而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小说的情节,学生在弄清故事的脉络的同时也可以深入的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从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尤其是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这种创造性的工具运用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念琪.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李启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俞渊.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