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 让学生自己走——美术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3

学会放手 让学生自己走——美术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再思考

吴晓敏

浙江省庆元县坑西小学

【摘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呢?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感受成功;教师要乐于放手,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享受快乐。基于此,我结合自身课堂实践谈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会放手;学生主体


当今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教学理念早已不是传统模式下的教与学,我就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让我们的课堂精彩,也让学生真正吸收进去。有效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教师互动交流,使学生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中。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呢?为此,我反思了如下几点:


  1.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感受成功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表格,发现放手让学生实践,学生的记住率会更高。

62c539acd9151_html_4c469a9a65f4f88a.jpg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泥塑课,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先教导示范一个个捏塑的技法,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学,这样的教学,学习目标基本能达成,但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就不多了,这样的作品结果也大同小异。

在上二年级上册《做一棵大树》时,我先在导入时播放图片创设情境,带学生们走进植物园,当学生们看到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树时纷纷感慨奇特,连连发出喝彩声。随后我给出学习建议1:分组观察、讨论树的形状,看看这些基本形状该怎么制作;2:欣赏书上的作品,他们还用了什么方法;3:5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发现和探索的制作方法。然后通过自己发现的办法再制作,相互学习捏、揉、压、搓等基本的泥塑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学生们不仅兴趣高涨,自己动脑思考,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最后学生们制作的大树都非常棒,在展示时我将这些作品摆在一起形成一片森林,学生们纷纷惊叹好好多树,好漂亮。我跟孩子们说:“这些树是由我们全班组成的小森林代表我们班团结的力量,而你们的树各有不同,代表你们自己的智慧,多动脑多动手这片森林就更加壮观了。”

  1. 教师要乐于放手,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提供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对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教师应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思维设置框框,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可能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四年级上册有这样几节课:《自己做图画书》、《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我把这两个课合在了一起,要求他们做一本完整的书,一共有四节课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在上课前我是有交代过学生叫他们搜集过资料,第一节课适当的引导讲解后,了解了书封面的基本要素,学生们就分组开始动工了,我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其他全由孩子们自己来创作完成,应该如何设计字,如何排版,我只是适当提醒引导他们,后面两节课也都是他们的制作课,整个课堂完全交给他们,当他们需要搜集资料,我允许小组长坐到电脑前搜集,孩子们比往常的美术课做的更认真更积极。

小组成员为各自发挥自己的不同特长,有的同学字写的好看那么他负责写内文的字;有的同学绘画好他就设计插图;有的同学想象力丰富他就设计封面;有的动手能力强他就负责书籍装帧。学生们谁也不闲着,整体氛围非常好,偶尔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提醒他们“小小主编们,你们的书做得怎么样了,出版社要开始催稿子啦,截稿时间快到了”他们一听更加认真了。最后一节课是展示课,小组上台展示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书本内容理念,学生们积极大胆、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学内容跟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这样的过程也锻炼了他们。

这种尝试,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探索的、交流的地方,这样的课堂令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们的参与度也非常高,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创造的乐趣。

  1. 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体验魅力

美术作业是教与学的成果之一,创造每一个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尽可能地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带来经验的分享和思想的碰撞。

(一)作品推介

学生展示作品可以通过自我作品推介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学生可以自主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在构思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的,最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什么,这样自我推荐的方式极大地锻炼学生们,让他们不仅会创作也要学会自我表达。也可由小组推介,小组讨论推介组内最具特色或者最具美观等作品。也可由教师的直接推介,对部分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再适当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心中是无比的自豪的。

在推介结束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意,对全部同学的表现给予肯定,指出作业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将容易碰到的问题点破。


(二)举办微展

美术是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艺术,每次到学校举行美术展览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展板上,纷纷激动不已,内心的自豪感、骄傲感是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展览作品的方式是直观的,美术作品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会学会衡量美术作品,会提高自己的审美。除了作品展览,我们甚至可以将剪好的窗花可以用来装饰教室,做好的笔筒直接用于放笔,做好的书签直接放在阅览室的图书里,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应用于实际,营造出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们发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美术情操。

结语

美术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部分,创作是学生的天性,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上,我们应当充分借助文化的力量,丰富美术学习活动的形式,美术课堂教学是一 门很深的学问,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放手,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朱敬东.中小学链式美术教育的构建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5(6).

[2]陈铁梅.美术教育的真谛——审美人生教育让生命绚丽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