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分析——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分析——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

张茂华

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 四川成都, 611630

摘要:在当前时期的环境背景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总体实施思路就是确保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平衡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满足城乡各地居民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同时还需致力于防控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破坏。因此,本文运用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作为实例,探究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实践举措。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践要点;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大型水利工程诞生于我国古代,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群众创建了示范的生态水利工程。截至目前为止,都江堰的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展现出重要的启示借鉴价值。近些年以来,各地水资源普遍面临短缺的风险隐患,水生态遭到污染与破坏的可能性较大。由此可见,全面推广建设生态水利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显著的必要性。生态水利工程旨在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运用源头防控的实践做法来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平衡水资源的供给需求要素。

  1. 都江堰基本情况分析

四川省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于我国古代,属于无坝引水的典型水利设施系统。都江堰的工程项目深刻展现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实践宗旨理念,突显了我国古代的劳动群众创新智慧[1]。具体而言,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工程全面着眼于自流灌溉以及无坝引水的生态平衡理念,结合当地特有的洪涝变化规律来配置宝贵的水资源。建设都江堰工程的基本实施思路体现在注重保护生态、以人为本以及综合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对于水利工程应有的防洪、供给水源、排沙排涝的各项关键功能进行了统筹考虑。截至目前为止,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都江堰工程的显著优势就在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工程建设人员能够运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来构建水利工程。例如对于杂木、卵石与竹子等自然生态资源给予了全面的统筹利用,创建了具有良好稳定运行性能的水利基础设施。此外,都江堰工程还展现了内涵深邃的我国古代水文化精神,旨在突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的古代文化理念。由此可见,都江堰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效果,整合了防洪排涝、供水以及农田灌溉等基本功能。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具体针对于水利工作者而言,关键应当体现在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二、都江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

1、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基础

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工程建立在顺应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因此能够得以长期的稳定运行使用。建设水利工程必须要秉持顺应自然规律的宗旨目标,切实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工程设计与规划人员应当避免借助人为的外界作用力来突破自然生态规律,而是应当致力于自觉维护水生态的系统平衡。自然生态规律只有得到了切实维护与尊重,那么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才会发挥出应有的实践作用价值[2]

都江堰属于双遗产,代表着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成就。例如对于杩槎围堰工程而言,由于古时候没有电动节制闸,所以杩槎是用来截流江水的。每到冬天枯水季节,水量小,为了让足够的水能够流入内江所以在都江堰渠首用船将木头运到江心扎起杩槎,将一个一个的杩槎连起来,筑成临时围堰,拦外江水入内江以保证灌溉和生活用水。维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溉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首举行隆重仪式,撤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上述工程属于典型的生态水利工程。四川省属于农业大省,水资源和水利项目建设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堤)以及鱼嘴(分水堤)组合而成,目前上述各个工程组成部分都表现为完好的性能。

  1. 应用灌区信息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的灌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目前亟待获得普遍的推广适用,根源主要在于自动化的灌区数据采集系统能够保证收集数据的实时性,从而达到了针对数据信息的全面采集以及安全管理维护目标。近些年以来,灌区自动化的调节控制系统正在逐步获得全方位的普及使用。与人工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过程相比,依靠于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全新技术手段更加有益于提前预测自然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了区域水资源的供给需求平衡。

  1. 严格开展水资源管理

存在薄弱监管监督缺陷的生态水利建设项目无法达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使用效益,并且还会存在水资源遭到人为污染的潜在安全风险。因此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发挥生态水利基础设施良好效益的重要前提基础就是严格监管水资源的使用。都江堰的工程运行养护管理非常严格,有助于当地良好的水生态平衡得到最大限度维护。从以上的角度来讲,对于水资源展开严格的使用过程监管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1. 不断加强水质监管

水质遭到破坏污染的安全风险因素具有普遍性,那么决定了水质监管的实践工作应当达到常态化的程度。水质监管的现有法规制度亟待获得必要的健全,充分依靠于法规法律作为保障支撑手段。近些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水质监管工作强化的必要性,目前现有的水质安全监管保护规范也在趋向于实现优化调整。由此可见,都江堰工程的宝贵实践经验重点体现为强化水质监管,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统筹管理举措来确保水利工程的基本价值得以发挥。

三、 都江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新要求

1、树立理念

保障自然生态平衡、节约利用宝贵水资源、防止水生态污染等宗旨理念都要全面融入到水利工程中,工程建设的设计规划人员对于良好的工程建设理念应当予以巩固树立[3]。对于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而言,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根本上决定了工程运行使用效益。目前全新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应当涵盖水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利用理念,合理平衡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供给要素。使用水资源的各个环节阶段都要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切实保证在源头上防范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浪费情况,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

按照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都江堰一体化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水利厅党组提出了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并对都江堰灌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以一体化管理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都江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运用先搭建后发展的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人、财、物认真研究改革方案,通过基础改革和激发干部干事活力,扎实推动改革。

  1. 创新设计

生态水利工程的现有规划设计理念亟待得到创新,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突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和谐理念,上述的创新设计理念应当被引进于工程设计领域。在此前提下,水利工程设计的总体方案图纸需要得到反复的确认审核,运用创新的思路理念来促进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获得提高。各个监管机构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建立起协同配合的机制,通过开展全方位的互动沟通来准确传递水利工程运行数据信息。此外,对于输水线路、分层取水、水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都要给予优化设计。“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融入于治水哲学中,强调的是充分把握河流的走势与自然条件,加之正确的利用引导,利用有利因素来消除不利因素,进而保证都江堰工程的良性运转。

  1. 完善调度

水资源属于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水资源只有得到了科学的合理调度配置,才能在根本上有益于水生态系统的最大化使用效益发挥。因此在实践视角下,完善水利工程的现有调度规范制度应当得到更多重视。工程调度人员必须要准确把握大型水利设施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规律,运用合理平衡的实践技术方法来调配水资源。法律法规的监管保障机制亟待得到应有的健全,确保对于一体化的水源调度分配方案予以完整的落实。水资源的完善调度机制重点应当包含风险控制、利益补偿、部门协商与沟通等规范制度[4]

  1. 查缺补漏

查漏补缺的重要实践做法应当重点体现在优化现有的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对于水源调蓄的任务功能进行适度调整、补充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退出以及拆除现有的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等。因为从根本上来讲,现阶段的某些水利工程本身未能达到最佳的合理完善程度,那么亟待对其实施必要的整改弥补。水利工程的规划人员必须要按照优先顺序来补充构建水利基础设施,进而发挥出水利工程的预期良好实践保障作用。目前很多地区已经逐步开展了退出与拆除老旧工程设施的项目,确保小水电的基础设施项目经过评估能够得以合理的退出。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属于典型的生态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水利基础设施具有调蓄水资源的实践作用,切实维护了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平衡性。具体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实践工作中,关键保障举措应当体现在完善水资源的调度管理机制、查缺补漏以及创新水利工程的设计思路等。水资源的配置利用过程应当能够得到严格的监督监管,对于水利工程的传统设计运行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勤.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若干原则[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06):7-8.

[2]赵玉梅.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0(09):117.

[3]朱党生,廖文根,史晓新.基于都江堰工程启示的新时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考[J].中国水利,2020(03):18-21+2.

[4]彭天闻.基于水质改善视角下的南明河流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探讨[J].地下水,2019,41(02):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