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考命题,精准复习迎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直击中考命题,精准复习迎考

杨芳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弼时镇李家塅学校     414415

摘要:为了加强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地研究课标、2019版考标与《中考指导丛书》,准确地把握复习教学脉搏,更科学地进行备考训练。

关键词:中考命题;复习迎考;历史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个性发展

一、结合新理念理解课标,研究中考动态

在备考时,我们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要心中有数。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我们需要在初中历史备考中贯彻“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的理念。其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个性发展”这三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并不是全新的要求,2011年版《课标》的表述是“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现在只是要求更明确了。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中考和各类教学质量监测命题的共识。

岳阳市2021年的中考试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引导是非常普遍的,典型试题有:

【2021年岳阳中考卷第21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感想: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2.关注核心素养,作为中考的重要目标已不神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基于大环境,在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指引下,2021年中考历史试卷的命制有意识地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编制了不少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

(1)在时空观念的考核方面:

【2021年岳阳中考卷第4题】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A. 民国三年B. 民国四年C. 民国1915年D. 公元1915年【答案】B

计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因此,1915-1911=民国四年

(2)在渗透唯物史观方面

【2021年岳阳中考卷第5题】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 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D. 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

(3)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认识历史需要依靠现存的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础。

【2021年岳阳中考卷第2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A. 皇帝独掌朝政B. 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 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D. 军机处高于皇权

【答案】A

(4)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在家国情怀方面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整体看,历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都很重视这些要求的落实。

【2021年岳阳中考卷第18题】

18.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赞颂的收复新疆的湖南人是

A. 曾国藩B. 李鸿章C. 左宗棠D. 张之洞

【答案】C

从以上的举例和分析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不神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这方面的试题还会更多地出现在今后的考卷中,我们的教学与备考要向这方面靠近。

3.促进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与备考的重中之重。

中考为了与高中教学和高考接轨,继续沿用闭卷考试的命题风格。考试形式相对灵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更显个性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体现,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再进一步达到善于提出问题的水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重视主干知识,强化解题技能训练,培养应考能力

1.重视主干知识的学习,以不变的“基础”应对多变的试题。

历史主干知识是指构成历史框架、影响人们形成史观和视角的重点知识。我们提炼“主干知识”,可以从几个主流的角度来系统梳理和归纳,也可以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影响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

2.强化解题技能的训练与指导,适应考题类型与内容的不确定性。

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基础要更扎实、技能要更娴熟,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在做这类试题时,有以下技巧和经验可供借鉴:①综合理解,提取关键信息;②带问阅读,找准对应观点;③明确关系,排除干扰信息;④分析题意,探寻材料本质;⑤联系课本,结合材料答题。

3.运用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创造性地解答问题。

2011版《课标》“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注意留给学生大胆进行开放性、创造性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提问一般设置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

我们应该珍惜这种问题,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最易得分。解答这种开放性问题,一要大胆放飞自己的想象,二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三要切合题意防止不着边际,四要站在社会正义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展现正能量。作答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运用开放性试题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优秀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回归教材,创新训练

2、总结方法,构建框架

3、关注热点,提升情怀

参考文献:

  1. 省教科院刘林生《去考标时代,如何备战中考?》
  2. 唐其学. 从历史命题的角度突破中考备考的困境[J].  2019.
  3. 应加新. 依标解本,科学备考——谈中考历史考查的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J]. 考试周刊, 201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