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认识垂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认识垂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付静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小学  236600

摘要:数学是我国的教育课程中的主课,是较为受重视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知识,也要培养数学相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等核心素养。但要孕育数学的核心素养之花,就需要有肥沃的数学课堂土壤。本文基于此,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目前数学课堂的一些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出关于《认识垂线》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的方法与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思考

引言:小学生初次认识数学,对数学的概念认知并不清晰,也不明白数学的意义,不清楚数学到底所谓何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以及推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比较迫切的教学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践,推理,验证,就能让数学知识变成具体,可知,可行,可见的内容。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直接进入书本授课,没有从小学生的特质出发,因材施教的向学生逐渐过渡数学概念知识,以至于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懵懂的接收状态,没有深刻理解到数学的作用,不知道数学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大多随波逐流,跟着教师的节奏,没有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漫长的数学学习中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也不尽人意。

学科与生活实践的分离,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另一问题。小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本就源自于前人的实践所得,是几千年的实践积累。学习现在的书本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生活,但是现在多数小学生缺乏实践练习,对于课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没有知识内化,导致小学生普遍为了成绩而学,失去数学学习的驱动力。

且在具体的课堂形式上,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尤其是数学这种逻辑能力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对于专业性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教师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做出反馈,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小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也会导致后期数学学习方面的重重障碍。

二、基于《认识垂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利用实际生活举例,帮学生理解概念

在《认识垂线》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垂线知识,首先是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垂线的具体专业概念。观察是学习的前提,是继续往下学习的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认知不够,数学教师就可以采用观察生活案例的方式,让小学生通过与生活贴近的具体实物联想到数学知识,这样的形式,也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能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同学们的课桌是什么形状的?或者数学课本是什么形状呢?以此相关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先听学生的发言,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业的长方形概念的解说,通过用学生可以摸得到看得着的课桌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特点。同时,引导小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将生活中自己常见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物体描述出来,慢慢帮助小学生形成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1. 巧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认知

在《认识垂线》的教学中,由于垂线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它是基于垂足,相交,平行等概念产生的,所以学生对于垂线的认知较为受限,且难以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借助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动态的教学展示,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同理,在学习《分一分与除法》时,数学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有趣的故事讲解来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然后在进行静态的相关的物体排列展示,让学生先自行理解一下与除法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拓展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让小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明白除法的重要性,而不是将所学知识限制在课本上。在学习乘法时,也可以将有趣的乘法口诀的音频播放给小学生,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借助朗朗上口的乘法口诀拓宽学生的学习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1. 开展课堂讨论,诱发数学思维

课堂讨论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紧张,教学任务重,会认为课堂讨论占据的时间较多,效率较低。恰恰相反,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高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数学问题,且在积极讨论的学习氛围中,小学生更容易被诱发求知,探索的学习思维。他们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思维碰撞,塑造一个良性的数学思维。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的活跃的数学学习讨论的氛围,也会让小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增添兴趣,在正向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购物》这一课堂上,课前的讨论,会让学生进行双向的有循环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优异的同学能够给不扎实的学生一些理解、学习的方法,这要比教师单方面的宣讲元角分的概念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1. 鼓励实践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欲

数学是一个长期学习的科目,小学生只有对数学保有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才能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更加接近真理。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也更应该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想要激发学生的探索之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实践操作。只有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沉浸在对数学的兴趣中,亲身体验经历,更容易明白数学课本中所蕴含的逻辑。以《图形的变化》的学习为例,让小学生不断的进行剪纸折叠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各种图形的名称,也能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学习到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长方形的特点。以此种实践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明白高层次的数学知识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改变学习就是一味的读背课本的被动心态。

  1. 注重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也同样适用。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最初级的知识学习时期,因此,注重课后练习,扎实已学知识,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坚实的铺垫。例如:在一年级的《认识钟表》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要求家长一起配合,强化学生对于钟表,时间的认知。这样在接下来二年级的《时分秒》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适应。要先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加减法的熟练应用技巧,才能理解乘除法的运算逻辑。同时,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活泼爱动,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比如抢答来练习加减法;小组合作来练习测量的知识;以拍照的形式来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练习来内化新知,通过练习来检验课堂成果,也可以通过练习来塑造小学生严谨,认真,反复,求实的数学学习精神和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认识垂线》的教学学习,教师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理念,要学习用最新的教学技术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兴趣,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激发、塑造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来创造出最好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璀璨.基于生本资源 优化学习方式——《认识垂线》一课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263-264.

[2]王淑梅.立足儿童生活,升华数学学习理解——“认识垂线”教学片段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30):50-51.

[3]陈浩.具身体验:让学生在亲历中主动建构概念——“认识垂线”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21(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