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对接的几点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移动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对接的几点探索

黎健

北流市北流镇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面临极大冲击。现在城市学生都可以熟练地上网查找资料,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很大。近几年,农村条件比以前优越,很多家庭有了电脑,智能手机也都普及了,学校也有了多媒体,移动互联网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即时把需要的信息从世界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传递到课堂上,实现信息的同步,改进和丰富农村语文教育教学手段,下面就是移动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对接的点探索。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移动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对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语文教学对接探索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依据计算机所形成的一种技术手段,现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还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较为广泛的使用空间。传统教学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可若能灵活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实现生动化教学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价值

(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抽象思维,但还需要在相应的场景和问题引导下,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其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此,通过融入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相应的课件中会包含多样化的教学辅助资料,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呈现,同时还能与相关的影视资料相联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不断构建新知,强化联想能力,构建起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取途径,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提高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成效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进而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有难度的阅读材料,通常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应付了之,这就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尤其是教学重难点,容易由于注意力的分散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对教学重难点的强化教学。例如,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巩固的方式,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强化与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弊端

(一)学生对阅读效果缺乏认知

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价值,但是忽视对教学评价模式的完善,让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效果,导致阅读方向不明确。再者,阅读评价的不足让学生缺少对阅读效果的认知,久而久之会失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完善阅读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教师的重视,可以从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四个方面加以补充,进而让学生对线上与线下阅读的认识更加充分和深入,以此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固化

初中语文作为众学科中极为重要的语言类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黑板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的思维引导,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掌握,但该种阅读教学手段具有方向单一性,这种单一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模式培养单一,极大程度弱化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培养。而且对学生语文学科整体素质培养同样起到限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降低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难以使学生独立看待事物。

三、移动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对接探索

(一)转变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拥有大量的备用信息。互联网上丰富的普通话教育资源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教学权威,但有了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求助于移动互联网,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在线学习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在新形势下,所有教师与时俱进,改变教育理念,改革创新,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特性,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移动互联网不断革新教育模式。例如,在课堂上阅读《人生》这一课文时,抛弃了以往的“教师说明重点文字、单词、句子,学生拼命记笔记”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上课前请部分家长带智能手机来教室让学生在教室里用手机上网查作者介绍、人生名言,让学生代表投影到现场。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整理思路,文中都从哪些方面用人生比喻,分几个场面写?然后总结说明的四个场景,把正文分成四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搜索,用移动互联网为他们解疑,最后让他们分组交流,派遣代表发言。整个学习过程中手机、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学习有了帮助。他们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深深地体会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正面作用。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忽视和学生必要的课堂互动交流,导致语文课程便成了“课件播放课”,仅是应用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单纯灌输给学生各种知识,严重忽视语文课程独具的人文性。教师应清“以文化人”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以课文、课堂、课件作为载体进行思想交流,如果忽视或者减少师生的互动交流,语文教学不仅难以顺利开展,还会影响到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提供一个沟通平台,教师应利用好平台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并在课堂学习中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应通过不同渠道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课堂提问+信息技术”,在此过程中应避免“形式提问”,因为这不仅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还不具备实际意义。至于较大难度的问题,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分解,可以流程图的方式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探寻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在培养其沟通能力的同时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积极采用微课视频,指导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预习是重要的自学环节之一,也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随意性的预习误区,进而使预习活动杂乱无序、毫无目的,影响了预习的效果,也难以提高预习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价值,不重视这一学习过程,也成为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的弊端。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制作引导预习的小视频,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进而使预期活动焕发活力。为此,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课程学习的目标,确定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录制预习指导的视频,在5~10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动漫的形式简要讲述作者朱自清的人生经历,并简单指出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指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这个过程将指导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先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信息查阅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预习的效果。

(四)设计互动式讨论解疑教学环节,推广学习成果展示

信息化语文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带来更多的可供设计的选择,由于学生对于信息化趣味式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课堂讨论解疑环节,深入回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语文课堂非生成性教学资源,把学生的共性错误与个性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在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问题导向式教学讨论。比如,“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这句中如果省去“一直”两个字会有什么效果?“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其中的“再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同时,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一些容易触动其内心的小事,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形成头脑风暴式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效果。另外,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为其布置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例如,“记录一件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母的爱,现在却十分懊悔的小事”,并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展示学生的课后视频作业,为学习成果专题展示课奠定基础。

(五)“读”和“说”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而表达是表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进行信息和情感的输入和输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表达同等重要,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立足于教材,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课文阅读的音频,音频内容清晰流畅,发音准确,语音语调语气恰当、情绪饱满,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听音频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倾听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可以纠正读音,练习普通话、体会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音频进行跟读练习,模仿音频中人物朗诵的语调、语气的轻重急缓以及怎样用语言表达情感,从而锻炼口语表达技巧和口语交际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断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创新与变革,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持续增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成长的实际需求,依托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特点,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持续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的学习效率,使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不断促进学生丰富文化素养,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发展,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艳.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0,23(22):202-203.

[2]张祥兴.试论“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37-38.

[3]房伟利.“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0(45):140.

[4]韩永礼.“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65-66.

[5]马玲英.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20(10):242-243+266.

[6]陶英.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20(10):257-258.

[7]沈芳华.互联网+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