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开展困境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开展困境与对策

曹丽红

邯郸学院曲周分院 河北邯郸  057250

摘要:主要针对网络新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思政网络化教育阵地、创建一支高素养的思政教育人才队伍等优化建议,期望可以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网络环境;认同感;教师队伍

国内科技迅猛发展,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其日常生活、学习等都被网络所围绕,尽管网络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更加便利的学习、生活条件,但是受网络开放性、信息复杂性的影响,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的不良信息,非常容易对正处价值观念形成期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侵蚀,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提升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如何在新形势下积极采取可行性较强的对策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当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该有待提升

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是高校做开展了主要思政课程[1],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开展,但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分别在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已经对这些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基础性知识,这使得其在步入高校后,在学习这几门课程时会出现重复性学习的心态,而且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其教育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应用课堂传授的模式,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而且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缺乏联系,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空”、“大”的特点,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较低。

2、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不利

现代网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加上网络上所包含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作为网络最频繁的使用者,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西方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等信息的侵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载体,具备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但是因学生在网络上所看到的信息和其在思政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就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阻碍。受到网络开放性特征的影响,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质量难以被保障,高质量、积极的、良好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但是坏的、消极的、不良的信息却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另外,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阶段后,其生活和学习不再像高中那样受到学校、教师的多方面限制与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因自律性差,出现了沉溺于网络游戏、沉溺于网络聊天等,在网络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大学生放飞自我,不再受到现实中很多要求的限制,这导致其脱离现实,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事情处理能力[2]

3、高校思政工作者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便利,也为其带来困境,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是做好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其除了具备正确的思政理念、扎实的思政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网络教育思维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应用相关技能。但是当下,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年长的教师,尽管其思政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却不擅长应用网络。相反,对于一些年轻的思政教师,尽管其对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但是其教学经验、能力等却略显不足。还有一些教师网络思政教育思维较差,降低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优化对策

1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外部大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必须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高校要对思政教育资源开展整合,包括思政教育队伍和教育方式的整合,在创建一支高素养、专业技能高的思政教育队伍的基础上,还要创新教育方式。针对思政教育队伍,高校相关管理者应对其职责进行明确、科学规划,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利、职责等进行明确,创建共同育人、共同进步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针对思政教育方式的整合,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育人的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中创建思政教育合力,创建家校协同教育的机制,为有效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热情与兴趣,除了开展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推行课外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明事理,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课外实践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思政网络化教育阵地

网络全覆盖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建网络化思政教育教学阵地非常重要。在高校局域网中,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可以创建一些网站,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对于外部网站,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筛选过滤,对于一些不良的网站,应进行筛除。同时,在学校局域网中设置对应权限,允许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获得需要的信息,保障信息的积极性。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推行了此类大学生网站浏览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网页内容落后、陈旧,文字性理论知识占据篇幅较大,网页表现地十分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对此,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结合高校思政工作者创建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学网站,并根据学生的思政学习进程,对网站内容进行及时更新,降低理论知识在网页中所占篇幅,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分析等知识,另外,还可以再网站上创建信箱,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箱向思政教育工作者匿名请教一些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遇到的思政问题、心理问题等,相关的管理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对该类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理疏导、开解,同时为其提供一些正确的指导性建议,避免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错误性偏移。互联网便利性较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在想方设法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与效果。

3创建一支高素养的思政教育队伍

创建一支高素养的思政教育人才队伍是开展高质量思政教育的基础。第一,要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认同度,将网络化思政教育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将其视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思政工作者要牢牢抓紧网络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积极开展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网络应用能力。从生活的实际为出发点,及时、深入了解时事动态,并将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传达给学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另外,高校思政教师还要强化自身修养的提升,面对新形势下外部急速更新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与充实自身,充分发挥自身的正确引导作用。比如,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网络语言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案例,挖掘其内部价值,将其中蕴含的哲理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尤其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境与挑战,本研究在指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系列困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思政网络化教育阵地、创建一支高素养的思政教育队伍等优化建议,期望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阳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路径探究[J].公关世界. 2022,(06):125-126.

[2]闵秋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时代报告. 2021,(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