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冯辉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城区第五小学  110300

   【摘要】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无须事必躬亲,而要多动脑子,善于用人。用师爱去感染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用博大的师爱赢得班级管理的水到渠成。

   【关键词】班级文化、自主管理、回归本真

    班级是学生生命的共同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地、健康成长的乐园。如何把班级建设成为唤醒生命意识、凸显生命灵动、激发生命活力、张扬生命个性的生态乐园呢?班主任就得与时俱进,改变教育管理理念,实施“软管理”,把班级管理与生态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学生与班级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班级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个合理的布局、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班级环境,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陶冶着每个学生的情操,激励着班内每名同学的进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很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班级时时保持室内地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一尘不染,墙壁上张贴书法字画,打造自己班级的特色,黑板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沃土,更是指引学生奋进的明镜,左边的美文广角、每周一条的名人名言,让同学们时刻感受着伟人的精神魅力,右边的“备忘录”公布本周的重大活动,值日班长等。班级的生物角有绿色植物长寿花、冬青、仙客来等盆景花卉以及令学生感兴趣焕发教室生机小金鱼。通过班级生物角的建立,既美观了班级的环境,给教室增添了一份绿意,又让学生学会了怎样照顾小生物。日久天长学生逐渐养成了生态意识。

班级环境的美化,实现了物质、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文生态环境。让师生走进班集体就有一种精神受到洗礼的感觉,增添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增强班级向心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以陶冶。

二、生态班风,自主管理。

优良的班风是班级生态德育的核心。绿色生态教育主张生命的自我建构,那就理应满足学生自主参与的需求,为学生搭建一个能体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使每一个合作小组和每一个学生都活跃起来,使之互相约束、互相牵制,互相促进,实现内部的自我调适,使班级有序地运转。

从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深深地领悟到: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无须事必躬亲,而多动脑子,善于用人。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即在班级管理中要达到老子说的“无为而治”的境界,把机会提供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1.班级管理民主化,让每名学生都参与管理。

在班级管理上,我首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热爱学生,不一意孤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的小主人。

对于班级管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事情。其实不然,班级管理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事情,应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他们才会形成主人翁的意识。我在班级中除了设立了班委会外,还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让学生轮流参与管理,做好班务日志。班务日志内容包括从早到晚、课内课外的日常行为规范。如早晨到校晨读、学生课堂参与、两操及课间纪律、值日生清扫等情况,每日的收获心得也可以记到日志上。值日班长每天利用放学前五分钟进行工作反思,说一说工作上的优点和不足。各小组成员每周利用暮醒课及时对本小组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小组里每人分工不同:有负责收各学科作业的;有负责小组内纪律的;有负责检查组内卫生的;还有负责监督检查备品摆放的。通过这些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参与,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班级管理自动化,引导学生主动自我管理。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曾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像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他的体质就会下降。”所以不要总认为孩子小,不能干,而不肯放手。只要你引领有方,他们会做得出乎意料的精彩。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先教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做班级的小主人。在班级里通过竞聘岗位,选拔了干练责任心强的室内外卫生督察长——刘湘依、张茗渲和楼内外纪律督察长——古羽轩、冯子萱,以及组织活动、排练能力强的特色主持人何馨瑶,还有绘图设计能力强的宣传部部长刘诺一,自主学习性强的学习部长邢芮、赵昕桐,任劳任怨的餐饮部长郎逸晨等岗位责任人。并且实施班级公务员制度,班级里的所有设施都责任到人,一人一职,让班级里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引导学生为班级做实实在在而又力所能及的事,真正地成为班级的一份子,有主人翁责任感。月末班长主持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对他们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及时鼓励、表扬,提醒、告诫,使学生真心体验到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将继续尽其责,尽其力,使其行为可持续发展。

每学期实行班干部改选的制度,日常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既减轻了班长的负担,又使他们相互之间有所制约,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由于岗位责任人各尽其责,因此,我工作起来也游刃有余,并能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脱开身去研究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使班级管理自动化。

三、生态关爱,回归本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是维系师生感情的纽带,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法宝,这就要求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用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当你对某个学生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不见效,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爱,当发觉爱也不行时,说明爱的不真,爱的不够”。爱的付出总会得到爱的回报,老师赢得学生的心,才能打动学生的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推心置腹地向你倾诉,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我在平时工作实践中尝试过这样的几种做法:走近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设立心理话信箱,加强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多与他们谈心,聆听他们倾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和赞许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善待学生的错误,指出错在哪,应该怎么做,并提出期望。面对问题生或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否定中有肯定、批评中有鼓励,告诉他们那样做的危害性,指出应该怎么做,如果这样做将人人喜欢,你就是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的好孩子。假如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改正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要给予学生母亲般慈祥的爱,又要施与父亲般严厉的爱。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要多给孩子以鼓励。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赞美的眼神,一记温柔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暖人心的话语,……就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那些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孩子,我多给予耐心和爱心。孩子们违反纪律时,我会用手摸摸他的头,送去暗示的眼神,走到身边附耳说几句悄悄话,轻轻敲几下桌子,或课后促膝谈心。实践证明,这些简单的提醒比暴风骤雨般的批评要奏效得多。博大的师爱赢得了班级管理的水到渠成。

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告诉我:班主任不仅要知晓班级管理的艺术,还要与时俱进,因时因人而宜,想方设法培养出更多能干的班级“小管家”;不仅要和风细雨,讲究策略,还要春风化雨,奉献师爱。只有情感化的软管理,才能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健康向上、有凝聚力、可持续发展的“家”——生态班级。

参考文献: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