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优化研究

史晓嫱

吉林大学图书馆

摘要: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对人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情报意识逐渐增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着我国图书馆情报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打破了传统的情报工作的空间局限,信息承载量变得越来越大。基于此,以下对融媒体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优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优化研究

引言

新文科建设不仅需要图书情报学科自身确立新使命和主动变革,而且需要图书情报学科相关行业的积极支持与有力配合,这就需要从学科和行业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图书情报学科建设与行业实践互动融合的可能性以及有效路径,以期为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图书情报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提供指导。

一、新时期的影响

目前,高校中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可以帮助教师、学生查阅资料并且复习有关的信息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完善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更加完善,信息资料齐全,而且不会受到多种影响环境的限制,极大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当代大学图书馆凭借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加速了信息化进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现实便利条件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内容,简单而直接地获取到重要的信息来源。加强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质量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必然会不断增加,单纯采用传统人工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和增长的信息资源获取要求。在新形势下,应对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一方面降低图书馆服务环节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促进某些差异化资源的应用,确保情报信息服务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二、融媒体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优化措施

(一)重视创新图书情报服务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开始大量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许多图书馆结合自身需求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搭建了专门向读者提供图书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得读者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高效解决读者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还不会对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造成破坏。不同图书馆建立的图书情报服务体系存在一定差异,有着不同的优势,只有集合不同服务体系的优势,才能够建立更多功能的网络信息平台,才能够不断丰富图书情报服务的内容,读者进行信息查询、使用的效率才更高。在网络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读者可以更好地搜索信息资源,并自主将信息资源整理成学习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就可以更加便利、高效地进行资源学习与交流,有助于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读者通过使用虚拟网络工具的方式,还可以自行编辑信息,让信息资源得到多样化利用,让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满足自身需求。图书馆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之后,需要定期、及时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更新,方便读者在平台上获得更多新的信息,让读者的需求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得到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改善图书馆的图书情报服务质量。图书馆还可以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的网络信息平台,结合不同社区的需求建立数字信息服务站点,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提升图书情报信息数量,有效提升图书情报服务体系的使用效率,在数字信息服务站点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保证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二)馆藏资源的优化建设

融媒体时代产生的影响是社会性的,未来的大学工作将调整模式以获取发展空间,并且大学内部的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也应扩大服务范围,提供资源导航服务、资源推荐服务等,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强化交流合作,促进资源的协同和共享发展。图书馆一方面要意识到现有的资源能否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欢迎,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情报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则是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多方支持。从制度而言,内部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障和中介管理制度,外部服务方面也应对版权资源进行引导和分析。在教学支持方面则以发挥图书馆的教辅职能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环形元素结构,其中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处于整个环形的中间位置,是服务的供给方也是服务的运作方,有着充分的机会与目标群体进行接触,承载着信息服务的职能角色,完成资源的共享和信息流动。

(三)加强发展规划研究

面向图书情报事业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科技情报事业需要瞄准科技创新前沿,定位于创新支撑、决策咨询、安全预警和信息保障,推进国家新型情报组织体系和科技情报制度建设、面向科研创新全流程的知识服务体系。有关图书情报事业“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发展战略的讨论,对规划制订起到了参考作用。一方面,图书情报学科应当面向国家战略、对接行业需求,把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大趋势,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开展未来10至15年的图书情报行业情景规划研究。在国家图书情报事业总体规划之下,图书情报教学研究人员可直接参与到地区、行业、机构的事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制定之中,以规范化的理论指导未来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图书情报学科应当从行业发展实践出发,考虑学科理论应用的着力点,并广泛吸收行业专家意见,由行业参与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四)要打破图书情报领域的这种壁垒,填补理论与实践中的鸿沟

需要重新审视图书情报学科方向和业务定位,增强学科的应用属性,强化业务的基准规范,推进学科研究与业务实践的融会贯通、交叉融合与开放创新。一方面,学科建设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注重应用场景的构建,把论文写在科技信息交流平台上,融入文献信息服务之中,推动图书情报业务实践不断变革与超越,这才是最终检验学科理论效用所在;另一方面,业务实践需要把握图书情报工作发展规律,锚定业务范畴和目标,遵循业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凝练算法和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丰富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同时,要推动图书情报领域学术生态联盟的形成,一方面要将馆所作为图书情报教育的实习基地,将业务经验与困惑带入课堂之中,推进专业人才的共同培养,崇尚专业热爱、职业精神与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与馆员的交流互访,创建联合实验室,提倡教师在馆所兼职或进行客座研究,鼓励馆员讲学讲课,寻求共同的研究选题与研究计划,致力于解决领域重大关切,释放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价值,发挥“耳目、尖兵、参谋”作用,形成“文献库”“信息库”“知识库”与“思想库”的学科优势。

结束语

在数字信息背景下,如果图书馆想要发展得更快和更强,就需要将图书情报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各方面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跟随时代的潮流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田一斐.高等院校科技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14):1-3.

[2]华冰.融媒体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J].东西南北,2020(08):160.

[3]王燚.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的改革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0):147-148.

[4]王燚.新时代大学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J].文教资料,2019(18):74-75.

[5]李想.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水平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