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党精神解析党的初心使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从建党精神解析党的初心使命

杨云安

东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始就明确了自身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建党精神,并将初心使命和建党精神践行到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党精神已经内化为党的行动和精神自觉。建党精神是理解党的初心使命的逻辑主线。建党精神的内核是人民性,价值体现是牺牲和奉献,精神具体表现是红色精神谱系,他们决定了党的初心使命能够始终不变,也保证了我党能够始终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进。

关键词:建党精神,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

一、践行初心使命是我党的政治自觉

建党精神蕴含了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始就确定了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并将这一理想目标写入党章。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就成为共产党人的行动和精神自觉。建党精神激励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奋斗,也成为他们的高度精神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建党精神就是对我党百年奋斗历史精神的高度概括,也向世人昭示了我党为中华民族独立、复兴所作出的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让无数炎黄子孙倍感心酸。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甚至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了民族复兴、革命救亡的大旗,顺应历史潮流,团结各族人民,通过艰苦做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曙光。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尝试,终于寻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大发展,在建党一百年之际实现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如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距离复兴的伟大目标更近一步。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份成绩都是对初心的回应。对不忘初心的坚守使共产党始终能够与人民心连心,把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转化为高度的行动和精神自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就是自觉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引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道路。1920年代的中国是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深重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度历史责任感承担起革命的领导者重担。作为弱小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为敌我力量的强弱差距过大而屈服、妥协、退让,而是不断在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传播革命理论,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在长达28年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挑战,无论是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屠杀,还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无论是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残酷杀戮,还是爬雪山、过草地,消灭各种顽固狡诈的反动势力,中国共产党人都没有丝毫动摇,更加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消灭了军阀,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黑暗腐败的国民党统治,消灭了近代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匪患、灾荒、瘟疫、疾病等,实现了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履行了建党初始的诺言:打倒军阀,消灭帝国主义,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中国。他们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更扭转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二、建党精神贯穿党的奋斗、发展历史

党的历史奋斗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对初心的铭记和对使命的坚守在我党发展历史过程中每一个重大决策、历史事件都有体现。无论是历史维度和还是现实维度,又或是精神维度,我党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了言出必行、守信重诺,带领各族人民在战胜国内外敌人过程中,在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过程中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

党的奋斗历史诠释了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战胜了各种对手,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带领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1921年成立,国内外反动势力就轮番与共产党人进行较量,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除了由于他们的反动统治不得人心,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脱离了人民,为了一己之私牺牲所有人的利益,被人民抛弃势在必然。共产党人则是以人民利益为利益,将人民的诉求当成奋斗的目标,不断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狡猾的割据军阀、强大的国民党右派、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卖国求荣的汪伪汉奸、盘踞地方的割据军阀、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等,他们最终都被历史抛弃,成为党和人民的手下败将。建国后,我党面临的挑战一点不弱于建国前,朝鲜战争中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膨胀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敌对势力的封锁、破坏,改革开放以后禁锢人们头脑和行动的某些错误认知和观念,在战胜他们的过程中,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既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在具体的奋斗过程中昭示历史担当,诠释历史使命,践行党的初心的伟大过程。

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证明了党的初心使命。我党经过28年的革命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又经过2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4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创造了一系列令国人骄傲的奇迹,取得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进步成果。随着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开放、自信、强大、富足的中国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一百年前我党的建党先驱、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憧憬的新中国梦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是他们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成果。今天取得这些成就正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对无数为革命成功而牺牲的民众的告慰。它凝聚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品质追求,也证明了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精神自觉践行自己历史使命的崇高奉献精神。

建党精神孕育的红色精神谱系蕴含了党的初心使命。如果说中国革命是一个万里长征般的远航,那么红色精神就是这个过程中泛起的朵朵浪花。红色精神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一系列革命奋斗精神的统称。他们凝聚了党的理想信念,是建党精神在具体实践环境中与时代精神的共鸣和呼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2]党的理想信念不但印刻在每一名共产党员身上,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时代精神一起熔铸为红色精神流传至今。“据统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和领域形成的精神达91种,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提及的就有27种以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特征。不同时代、不同坐标下的精神凝聚着不同的时代任务与价值追求,而又以建党为开端,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刻阐明着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生动表达。”[3]从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吕梁精神,一直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再到新时代的塞罕坝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背后都凝聚了无数共产党员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甘于牺牲、顽强拼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最美音符,也是我党在践行初心使命道路上的实践丰碑。“建党精神与各种“系列精神”密切相关:犹如一颗参天大树,建党精神大树之根基、主干,后来的“系列精神”则是枝枝丫丫。”[4]建党精神指明了红色精神的根基和源头所在,即红色精神是建党精神的践行和底蕴,建党精神是红色精神的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创建党的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百年来加强党的建设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贯穿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5]

建党精神是我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历史征程中积极革命、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建党精神是一种总体意识,其他‘系列精神’中,诸多个体化的概念体现了历史时段的时代精神内涵。”[6]红色精神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我党围绕特定奋斗目标指引下的革命足迹,凝聚了无数先烈的宝贵精神和革命意志。在建党精神指引下,党的革命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在建党精神的鼓舞下,无数党员群众才能迸发出磅礴的动力,战胜无数困难挑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三、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指引我党践行初心使命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过程一直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这种自觉从实践层面看是党章党纲的具体规定,从精神层面则是奋斗精神的一以贯之。在实践与精神双重推动下,我党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有党员都将这一政治自觉内化为行动和精神自觉,保证党的事业星火相继。

建党精神的内核是人民性。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党始终将人民置于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诉求转化为奋斗的目标,始终将满足人民的意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始终将人民幸福作为我事业的价值所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7]我党事业的根基是人民。任何时候,只要获得人民的支持我党就能无往不利,战胜一切挑战。“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然、宗旨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也永远不能变的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习总书记提出的建党精神,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性。坚持对真理的信仰,坚守对理想的追求,践行初心使命是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积极奉献;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建党精神每一方面都体现了人民性,从目标设定、方向指引、价值锚定等多个层面都将人民作为核心。

建党精神的价值本质是奉献。中国共产党立志建立新中国、解放全民族。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正如入党誓词中所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誓言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无数先烈的奉献,流血牺牲换来了劳苦大众的觉醒,让更多的国人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党走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今天的环境条件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这种奋斗和奉献精神却仍然需要铭记。如果说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那么奉献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党的事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所有党员以无私奉献精神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以排除万难、战胜一切的决心和意志投入到工作中去。建党精神为我党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红色精神。“从建党精神的内涵看,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蕴涵着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9]我党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都构成了我党的精神谱系,也是我党在各种环境中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一路走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建党精神是孕育红色精神的源泉,它激发所有党员的思想自觉,使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身党的革命事业,为了实现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些壮举让他们的革命奋斗精神升华为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本质上都和建党精神一脉相通。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意义都能在这些红色精神中找到承载基础,而红色精神也从某一方面诠释了建党精神的深刻价值所在。建党精神在和时代共鸣中获得实践的支撑,形成新的奋斗精神,这既是时代对建党精神的回应,也是建党精神在不同的时代焕发生机的具体表现。红色精神所构成红色精神谱系将我党的奋斗历史浓缩成了一首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时代壮歌,每一种红色精神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段奋斗序曲。

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坚持真理。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20世纪初,我国先进的知识份子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真理,指导我国的革命实践。建党精神就蕴含了对真理的追求。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一旦为大众所理解、掌握,就会成为指导他们奋斗方向,引导他们行动自觉的指南。共产党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对真理的实践和坚守,都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充分彰显。无数革命先烈怀着坚定地信念,呕心沥血的奋斗就是由于对这一真理的认同。他们将这种认同汇聚到建党精神中,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回望百年党史,我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将人民置于事业的中心位置,始终把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方向在前,使命在身,重担在肩,人民期盼,我党继续保持发扬优良传统,以强大精神武器武装自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复兴继续努力,创造更大的奇迹。

本文是2019年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基本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和2019年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02052)成果之一。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3)

[3] 赵凤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第8期第25页。

[4] 高福进, “建党精神”:内涵界定和外延拓展,湖湘论坛,2021年第4期,第23页。

[5] 廉毅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党建,2021.9,第11页

[6] 高福进, “建党精神”:内涵界定和外延拓展,湖湘论坛,2021年第4期,第23页。

[7] 赵凤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8期第27页。

[8] 丁俊萍,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7期,第8页。

[9] 李思学,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薪传,探索笔会,2021年第5期,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