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3

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王顺虎

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 面对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随着信息技术更新,新媒体技术属于推动其进步的重要助力。对外汉语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内容属于史实性的,整个教学的课堂相比较而言显得有些单调,为了良好地改善课堂的教学,调节学习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需紧紧地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本文通过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结合,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方面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教学策略

   伴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网络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采取新媒体教学是当前的一大趋势。新媒体本质上就是指信息手艺,特别是数字手艺应用于传布信息的媒体中构成的新影响。新媒体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有效地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从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来看,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做到积极地推广和应用。

一、新媒体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及意义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跟传统的媒体区别开的,一方面涉及了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各种各样的媒体,另一方面充当了存储、传播以及表现媒体的载体,并非传统上所指的媒质、媒介。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完善,体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发展形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已经普遍地应用到了新媒体,而且生活中的各处随处可见移动电视以及视频。另外,手机(Tik Tok等App短视频)、网络电视等,提供给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生活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断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当前的主动选择,而且也多样化地影响到人们判断事物的方式。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在中国成长已近60年。据教育部2019年的统计数据,全年在华进修、接受汉语教育人数首次突破33万人。与此同时,国家汉办适时启动了《汉语国际推行》项目,助推汉语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战略也从传统的对外汉语讲授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行改变,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加速向汉语“走出去”的战略路线转移,推行理念从专业汉语讲授向国外学习者普通化、普及型、应用型改变。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依靠互联网数字化传播的新媒体手段,正好顺应了这时代趋势。手机、掌上视频等移动终端成为任意地点接收信息和进行交互体验的最佳渠道;而从终端衍生出来的各类通信软件、微博等新兴介质成为教学情境设置和资料收集的最佳工具。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教学观念传统保守、教学工具落后陈旧、教学形式单调无趣等弊病,无法达到信息时代课程革新的要求。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意义比较重大。该技术可以进行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多感官进行调动,积极地加入课堂学习中来,同时让所学习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推动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期间,综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计算机和网络的实验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教学预期成效。采取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的适应和满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同时在后疫情时代,现场教学受限时,也在大力地倡导信息技术并在学校的教育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对于培养人才产生关键的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结合起新媒体形成的重要优势

1.具有较大的信息量

网络媒体可以提供给人们众多的信息资源,这种优势是传统的纸质媒体不能比拟的,也是明显地优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很多国外学生也会非常渴求知识,所以大量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帮助其学习到更多的课程,提升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的国际视野进行扩展,进一步储备丰富的知识。

2.可以刺激多感官

心理专家的相关研究显示,进行信息的接收期间,人们对听觉、视觉等器官联合运用的情况下,往往比仅运用视觉器官接收信息时的记忆量更高,而且超出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四十。通过联合的应用网络百科、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师可以提供更加正确的指导,促使提升教学的质量。

3.知识更新的速度快

国内外所应用到的先进搜索引擎,可以迅速地更新知识,而且几乎做到每分钟都可以进行更新。学生进行学习期间,可以及时地通过搜索引擎渠道,获得想到了解的知识内容,并得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这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方向。

4.提升课堂的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不断地增强,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加入学习活动中去。通过采取调查系统或web学习系统,方便了教师随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调查、小测验等活动,同时也利于及时地对所教授学生阶段性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策略

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交换与文化传播搭建了快速的传播通道,通过新问题,全世界的文化可以同时输送、传播、阅读。人们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沟通、交流,这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与影响。新媒体介入教学中更大的意义在于他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向国外青年学生充分展现当代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较好的精神风貌。

1.教学结构设置更科学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国外的学生,课程内容要做好设计,掌握好课程节奏,突出重难点,摒弃散漫的状态,避免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现象。因此,进行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期间,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者,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可以随意采取计算机网络,而应该基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科学地运用,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并传授怎样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让学生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学生需要正确地应用网络,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帮助。新媒体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给老师备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这对课程结构的设置至关重要,优秀、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新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在课前、课中、课后,即整个教学结构的设置中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强调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课堂、新媒体之间的结合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把控好课堂的教学秩序。因为很多的对外汉语课程采取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在机房或手机客户端,在开启终端以后,电脑、互联网呈现给学生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教学期间,如果不能科学地分配给学生任务,掌控不好教学的内容进度等,国外的学生本来学习就比较散漫,就会容易出现学生溜号的状态,也就是避开老师的视线通过互联网观看其他的内容,进而降低学习的成效,也对于教学资源产生严重的浪费。例如,在讲授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学生的主要感受就是比较枯燥,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转移注意力,出现不听课、走神的情况,不愿意跟教师之间建立互动交流,降低教学的质量。所以,应该指导学生整理所搜集的多样化资料,让其采取课余时间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然后进行评价学习效果。

3.实现师生学习的知识互动性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用新媒体完成与之的融合,基于新媒体教学环境下,对外汉语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学习的互动性特点,教师采取多媒体的手段,引导课堂教学工作,采取制作PPT、播放视频、音频等资料的模式展开教学,引导遥远的异异的学生积极地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搜寻答案。此环节,需要教师重视形成性评价这一过程,让学生采取最优的多媒体途径,将处理问题的方法正确把握,进而把学生得出的答案展示,最后再落实总结、评价的程序。另外教师让学生在网络中主动寻找答案的情况下,可以在课上,以多媒体的途径,解析、评价学生所搜索到的答案,最终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因教学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给国外学生营造积极、温馨、愉悦的课堂气氛,就要给学生呈现出多彩的教学模式。可利用启发式的模式,合理地利用表情、姿态、演示、食物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学习的专注力。另外,为学生建立起生动的学习情境,将学习理论知识的效率有效提升,其间提出辅助性学习的疑问,激发探索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所以,联合多样化的教学媒体,达到优势互补的方式,可以将课件的应用合理性提升,利于教师有效地把控教学结构,促使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提升。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工作需要进行不断地补充传统教学的模式并革新发展,推动教学模式密切地联系起现代技术。计算机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科学地结合起新媒体的教学,有效地适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以及要求标准,就可以达到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社会实际的效果,提供给师生学习更多的平台。对于教师而言,当前面临着众多挑战,应该不断的探索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寻求最佳的策略进行教学,促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够一致于当地社会所需要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帆,曹振海.新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探讨[J].神州,2020,(2):152.

2.廉哲.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2):116-118.

3.郑筱筠.移动终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人文之友,2020,(8):186.

4.王竣平.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5):86.

5.吴红.基于混合式多种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2):176-177.

6.唐锋.虚拟软件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9,(6):229-231.

7.肖蕾,贺玲,胡亚慧,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125-126.

8.吴凯.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