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教学之我见

李春花

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邮编:362000

摘要:

2019年秋季起,全国小学所有年级统一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融通课堂内外,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不仅呈现了教与学的任务,也蕴藏了教和学的方法,为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语用教学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是一份精准的"导航地图",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价值,它能够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及语文思维能力。因此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教师要深入理解编排意图,进一步挖掘出它们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意义,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课后习题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后习题

众所周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它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增加了很多实践性、启发性和综合性课后练习,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实践证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涵盖了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具有训练目标清晰、整体架构完整等教学价值,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作业布置的指南针。下面谈谈我对课后习题的教学体会。

一、 用好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板块、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选编和设置的,在单元整体中有着特定的位置和作用。课后习题更是用来落实和巩固语文要素的。

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这在教材中是首次出现。这个语文要素就是单元的学习目标、训练目标,它分散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有序推进,层层落实,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这单元第一篇课文,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需要老师费一番心思的。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复述的概念,借助表格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我们就从课后习题“默读课文,填写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入手,引导学生以时间为序,填写急性子顾客四天里四次找慢性子裁缝的不同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先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再让他们分角色朗读第一天的人物对话,赏读有趣的地方,再练习复述第二自然段;接着,让他们填写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把第一天的故事内容讲出来,老师再小结复述方法。通过老师分步指导、分层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后面课文的教学也像这样扎实推进,语文要素就可以在师生教与学中,在每篇课文学习中有迹可循,得到有效落实。

二、利用课后习题  指导学生课前预学

课后习题当中,有些基础练习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要点,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学情,准确制定教学方案。预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环节,预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将课后习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用心设计预学单,让学生根据课后问题进行有效的预习,精准快速地捕捉到教学重点。

如,三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教学《灰雀》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预学作业:认真默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请你提出1-2个你最想提的问题,并写在横线上。学生提了好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灰雀到底去哪儿了?灰雀不见了,列宁和男孩对话时心里在想什么?列宁和男孩都很爱灰雀,但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列宁明明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为什么不批评他?教学时,我根据学生预学提出的问题,将教学重点落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中解决问题—读懂课文意思”,教学效果很不错。

三、读懂课后习题  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序地分布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和课后习题设计之中。因此,教师不能忽视或轻视课后习题的价值,要改变以往不重视课后练习的态度,要认真揣摩课后习题设置意图,挖掘其中价值,在备课过程中把习题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蕴含着人类普遍的情感追求,这是一种文化创造力,要从从范本自身语言艺术魅力中去寻找、去品读。这一单元习作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体会有趣、感受有趣,还要创编故事,难度是有不小的,怎么解决?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一篇长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在理解、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相对不足,更难以感受“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急慢性子俩人的言行表现,学生觉得很有趣,很好玩。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很有趣,顾客一放下布料就讲个不停;有的学生说,顾客问师傅什么时候可以取,一连问了三个问题:秋天?夏天?春天?……这是急着要裁缝的答案,就只能回答冬天;有的学生说,裁缝回答,冬天,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太有意思,真是慢性子裁缝,顾客一定急死了……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抓住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两个学习活动展开,由“趣”指导学生欣赏,再由“欣赏”激发学生“创”的想象力,这时老师再出现课后习题“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这样,编写故事的重难点就随之迎刃而解了。

四、利用课后习题  有效开展课后延学

统编教材设置了各式各样的课后习题,很多习题是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巩固提高和拓展延伸,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安排跟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学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一年级下学期《姓氏歌》,课后有一道 “问答游戏”,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介绍姓氏的方法用于生活实践。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几种介绍姓氏的方法,再读读两组对话,从中发现另一种组词的方法,这道习题还可以让学生回去和家人、朋友玩“交朋友”游戏,让学生用上学过的方法介绍自己、同学或者家人的姓氏;可以采用文中的格式和同伴演一演,如,用组词法介绍“钱”:“你姓什么?我姓钱。什么钱?金钱的钱。”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跟父母说说课文中“钱、孙、周、王、郑”等姓氏,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习得和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统计班级同学姓氏:分别有哪些姓氏?哪个姓氏人数最多?哪个最少?有兴趣的也可以读读《百家姓》,圈圈《百家姓》中熟悉的姓氏。或者听听家人介绍字数最多的姓、笔画最少的姓、最古老的姓等知识,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也渗透中国传统姓氏文化。

总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材融为一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挖掘课后习题价值,充分发挥课后习题作用,既要认真用于理清教学思路,又要用它帮助指导学生自学,既能减轻师生课业、学业负担,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事半功倍“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胡莉莉.浅谈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及教学价值[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48-49.

[2] 魏振英. 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baidu.com)》- 2020年.

[3] 唐玉洁. 情境教学法在三年级童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20年

请在文章后面标注以下这段话:

本文系2021年鲤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第一批)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有效落实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CJG145-2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