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教育法的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说理教育法的有效运用

李金线

六盘水市第一中学

摘要:说理教育法作为党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正面教育方法,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依然具有生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说理教育法的有效运用面临着来自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的障碍,探索促进说理教育法有效运用的策略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说理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用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多种典型的正面教育方法,其中说理教育法在现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依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首要运用的方法,其有效运用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在新的时期和阶段,教育对象、教育主体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准备把握说理教育法的科学内涵,找到并分析解决说理教育法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的阻碍,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说理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早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就对说理教育法进行了本质性的内涵揭示,并提出要用说理教育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争论,“凡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凡是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说理教育法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作为教育者通过语言表达、阐释、传递相关思想理论,以提升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和艺术[[1]]。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说理教育法是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说理教育法也被称作为“灌输教育法”,列宁对于“灌输”的认识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灌输是说理教育法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灌输的内涵,灌输其实是是一种多向度、多途径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方法艺术。说理教育法并不是单向度的理论灌输,部分教育者认为,说理教育法的任务就是把思想理论“说”给教育对象听,而并不关注教育对象有没有“听”进去。事实上,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向的互动和交流,既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价值观,受教育者接受教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教育者不断接受信息反馈,逐步巩固自身理论系统,提升教育方法实效性的过程。首先,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播理论知识和价值观认识,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深化对于某一思想问题的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认识和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更层次地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信仰追求的问题。其次在现如今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教育对象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诱惑,教育对象在接受价值观影响的同时,想要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还需要教育者更加耐心的进行引导和说理,在认识转化为实践,实践转化为更高层次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最后,教育者在说理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单方面地向教育对象呈现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而是在改变教育对象思想和认识的过程,同时教育者在收到受教育者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说理语言和手段使用上的合理性,从更高层次上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素养。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教育法绝不是单向度和单方面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2.说理教育法重视理论对教育对象的价值养成与培育

说理教育法的核心是向教育对象传递主流思想理论,但其理论传输的目的在于对教育主体的价值养成与培育,而不是单纯的道德知识传播和理论思辨。在说理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阐述道德准则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等,通过认知促进、情境体验等机制来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道德行为的转化。很多人认为说理教育法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教育对象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播,即只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接收到相关的道德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道德知识即可,这种认识是对于说理教育法作用的片面认识,不利于说理教育的有效进行和长远发展。说理教育法作为典型的正面教育法,其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教育对象的价值养成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的说理教育法,其方法运用的主旨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增强人们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二、说理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运用的障碍分析

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来看,说理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充分应有的教育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说理教育法的教育理念创新性、实践方式有效性、教育主体针对性、教育内容生活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1.部分教育者运用说理教育法的理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等系统要素及其活动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结果,是某种观念或者思维的具体形成物,理念对于主体对实践活动的决策、计划、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对于说理教育法滞后的、固化的认识,严重的制约了说理教育的有效运行,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说理教育就是“灌输”教育。当前部分教育者存在把说理教育当作单向的灌输教育的现象,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模式,由此导致只强调价值观传播中的“应该”,而忽略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怎么做”的因素,演变了道德说教,降低了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二是认为说理教育就是理论传输。当前部分教育者认为说理教育就是使教育对象掌握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理论知识即可,事实上,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既要承担选择、创新教育内容的责任,还要将社会所要求的价值信仰、政治认识和道德规则内化为教育对象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价值体系,促进其价值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转化。三是否认说理教育的合理性。部分教育者由于自身对说理教育法的内涵认识不足、以及缺乏运用说理教育法的艺术手段,而对说理教育法产生反感甚至弃用,否认说理教育存在和运用的合理性。

2.说理教育法有效运用方式的创新性和适应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都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作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但显然,目前说理教育法有效运用方式的创新性和适应性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是关于有效运用的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目前传统的说理教育法大多停留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语言阐释层面,只是通过口述或者宣讲的方式,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给教育对像。部分教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意识不强,缺乏对语言艺术的追求,缺乏对校园微博、公众客户端的重视,总体来说,说理教育法的运用存在形式比较单一、方法比较局限的缺点,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教育法实效性的提升。其次是关于说理教育法有效运用的适应性不足的问题。适应性不足主要是指在说理教育法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形势缺乏关注,没有关照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和诉求,没有关照当前教育对象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适应教育对象多元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从而导致说理教育常常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潘莉.论说说理教育法的作用机制[J].教育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