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工业化进程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渭南工业化进程判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渭南工业化进程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渭南工业化进程判断

李明丽

渭南市统计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工业化问题,判断全市工业化程度,对加快渭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渭南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就考虑统计指标的准确性、数据的可获得性,及评价的客观性等因素,采用国际上的通用指标来判断渭南的工业化程度: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二是人口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年底总人口的比重;三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四是三次产业结构,即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五是就业结构,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综合判断渭南工业化进程。

1、从人均GDP判断——渭南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其人口平均的生产总值是反映其经济水平,衡量工业化阶段的重要综合指标。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B.Chenery,1918—1994)对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其经典著作《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86年)是研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他

人均GDP与工业发展阶段关系

时期

人均GDP变动范围

(按2018年美元计算)

发展阶段

1

940-1880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准工业化阶段

2

1880-3760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阶段

3

3760-7520

工业化中期

4

7520-14100

工业化后期

5

14100-22500

发达经济初级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6

22500-33800

发达经济高级阶段

认为:人均GDP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成正比,人均GDP水平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钱纳里等人还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GDP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发达经济的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为准工业

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该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过程;第三阶段为后工业化阶段。

全市于2010年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并且仅用3年时间,就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全省已于2010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仅用5年时间就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全市虽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人均GDP长期徘徊4000—5000美元之间,目前该指标仍较工业化后期阶段差距较大,全市短时间内仍难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陕西、渭南人均GDP与工业发展阶段对照表

年份

陕西省

渭南市

人均GDP
(美元)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
(美元)

工业化阶段

2008年

2699

工业化初期阶段

1306

准工业化阶段

2009年

3210

1765

2010年

3865

工业化中期阶段

2113

工业化初期阶段

2011年

4918

2785

2012年

5989

3300

2013年

6728

3763

工业化中期阶段

2014年

7516

4112

2015年

7594

工业化后期阶段

4094

2016年

7540

3957

2017年

8317

4261

2018年

9407

4870

2019年

9661

4998

2、从城镇化率判断——渭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指标。城镇化和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所以城镇化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程度的研究中,学者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初级、中级、高级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率的标准值大体为10%、30%、70%、80%。

渭南市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城镇化率持续处于低水平,在2010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过30%,达到31.6%,到2019年,城镇化率达到50.4%,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值区间,表明渭南工业已经达到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陕西、渭南城镇化率

                               单位:%

年份

陕西

渭南

2010年

45.7

31.6

2011年

47.3

33.1

2012年

50.0

36.5

2013年

51.3

38.1

2014年

52.6

39.6

2015年

53.9

41.8

2016年

55.3

44.1

2017年

56.8

46.3

2018年

58.1

48.5

2019年

59.4

50.4

从传统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的关系来看,全市在2010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虽然近十年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全省9.0个百分点。但与高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表明渭南在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3、从工业化率判断——渭南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工业化率是指全部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率达到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率达到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陕西、渭南工业化率

                                                  单位:%

年份

陕西

渭南

2010年

43.4

38.8

2011年

45.3

42.4

2012年

46.0

41.9

2013年

45.0

42.5

2014年

43.9

41.2

2015年

39.7

35.4

2016年

37.9

32.1

2017年

38.3

32.2

2018年

38.0

32.6

2019年

37.3

31.6

从全市统计资料来看,1949年,渭南工业化率仅为10.1%,到1962年,工业化率达到24.1%,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一度接近50%,1992年以后的近十年间,全市的工业化率一直停留在30%左右,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渭南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下,全市工业化率在2006年再次突破40%,达到40.1%,后又在2016年后,持续稳定在32%左右。整体来看,现在全市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并且与工业化率40%—60%的半工业化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业化率仍待提高。

4、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渭南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认为工业化过程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产、三产比重相应提高,但二产比重提高幅度要大于三产,一产在经济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一产比重下降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高于三产,二产占GDP的比重较大,这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下降到10%以下,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

陕西、渭南三次产业结构

年份

陕西省

渭南市

2010年

9.6:51.5:38.9

18.6:44.2:37.2

2011年

9.8:53.3:37.0

18.8:47.5:33.7

2012年

9.3:53.8:36.9

18.7:46.8:34.4

2013年

9.2:52.9:37.9

18.0:47.3:34.7

2014年

9.0:52.0:39.0

18.2:45.9:35.9

2015年

8.9:48.4:42.7

18.8:40.6:40.5

2016年

8.9:46.8:44.3

19.3:37.6:43.1

2017年

8.1:47.1:44.8

18.0:37.9:44.1

2018年

7.6:46.8:45.5

17.2:38.2:44.6

2019年

7.7:46.4:45.8

17.8:37.2:45.1

从渭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我市为农业大市,从统计资料来看,1949年农业占比达到84.6%,后逐年下降,到 2003年农业比重下到20%以下,到2004年,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三产,三产比重为18.9:42.7:38.5,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序列,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随着三产占比的不断提升,2016年,二产占比小于三产,全市工业又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全省在1997年第一产业首次降到20%以下,为18.7%,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1.6%和39.7%,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到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6:51.5:38.9,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10%以下,全省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按照三次产业结构,全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并且较全省的工业化进程差距越来越大。2019年全市二产占比较三产低7.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倍增计划”逐步实施,全市工业占比将稳定增长,全市有望在“十四五”内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5、从就业结构判断——渭南处于工业化期阶段

历史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就业结构差异比较大,但是基本与产业结构保持同步趋势。就业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就业的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构成关系。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该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的转移,反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

阶   段

单位

1

2

3

4

5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大于80.5

大于63.3

小于46.1

小于31.4

小于17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小于9.6

小于17

大于26.8

大于36

大于45.6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

小于9.9

小于19.7

大于27.1

大于32.6

大于34.4

从全市2019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8.3:20.0:31.7,从对比劳动力与工业化进程情况来看,我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由于全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远远大于其他产业,表明未来渭南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第三产业虽然比重没有第一产业高,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远高于第二产业,表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

从人均GDP、城镇化率来看,渭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从工业化率、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来看,渭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但综合分析,人均GDP的变化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他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也是目前判断工业化进程广泛采用的标准,并且该指标也早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按城镇化率标准来看全市已于10年前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全市工业化率曾有相当长一段时期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也已低于20%,符合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目前因二产占比小于三产而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就业结构中三产占比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因二产占比仍然较低而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综合以上五方面来判断,以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指标为主,以工业化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为辅助依据,判断渭南市工业化进程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