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读写有法-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润物无声 读写有法-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的实践策略

吕慧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   710100

要:读写结合,读,指阅读,不仅包括教材文章的精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写,指写作,书面表达。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挖掘文章写作训练的元素,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 课标 课例 改写 补白 续写 读后感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读写结合,读,指阅读,不仅包括教材文章的精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写,指写作,书面表达。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挖掘文章写作训练的元素,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策略

1.变换角度,抓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如在教学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学生理解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的意思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看来有效的练笔,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在现代文教学中,我们也同样可以采纳这种方法。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的写下来。这篇文章中的父与子都很了不起,父亲的表现课文中描述的非常仔细,而儿子的勇敢和富有爱心却不太详细,这一练笔正是对课文未尽情节的拓展,学生只要依据课文内容,对文中略写的情节进行拓展,在读中想象、体会,在写中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练笔主要针对的是故事性很强,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而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却未必了解的课文,这是一种拓展课文情节式的小练笔。

2.空白之处,抓扩写

作者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句子中的轰动一词义蕴深隧,内容丰富,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练笔: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其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了大街上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这样挖掘语义,这样设计练笔,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在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3.示例模仿,抓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在练笔训练中,可以以仿段为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范例。如《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中,课文中第四、五、六自然段对火烧云的形态作了具体描写,而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有描写火烧云形态的句子,却简简单单,一笔带过,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写法,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4.奇思妙想,抓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

……”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结尾尽管离谱,偏离中心,但也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就作者写作目的而言,这样的想象显然不够合理。因此,这再一次说明小练笔训练有助于更好更准确的理解文本)。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

5.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在课堂教学中,读是最为基础的环节,用阅读来促进写作,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选择的内容通常是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在授课时还应使用更富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教在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且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受鼓舞和感动,获得更多的快乐和阅读享受。此外这种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在读后感当中,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如阅读《观潮》时,学生可以在文字当中感受钱塘江的壮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内心的感受,学生可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提高其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

在课堂上,笔者不断点击教材的训练点,探究写作的生长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做到润物无声,读写有法。正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我们课堂是很好的载体,让我们在这个教学中继续探索,让学生读得活,写得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  山东教育出版社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