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颜繁月

法库县卧牛石乡中心小学     辽宁省    沈阳市 110416

摘要自189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以来,有关学习困难的研究一直受到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学困生的人数众多,影响面广,现在学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原则出发,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期望能突破困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动机、心理特点、激发、策略

一、学困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从广义上讲,今天的学习“学困生”并没有脱出这三个类别。所谓“学困生”,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严格的划分标准,在我国教育界,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本文中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未能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基础知识匮乏,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多次的失败又使他们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低。[]

二、学习动机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通常人们会以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是很直接的对应关系,似乎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就一定很好,所以对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也就层出不穷了。但事实上,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但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对于学习结果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所以对于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学困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许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学困生根本就不想学,不存在学习动机。但本能主义者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本主义者马斯洛认为人对未知事物都有好奇的本能,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本能、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看成是一种原始的动机而不是习得的动机,它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过,从动机转化成行为,还需要有一个诱因。学困生其实内心都有向学和力求发展的趋向,只是这些愿望由于缺乏正确的诱因而被压抑了。

三、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一)自卑心理。学困生因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呵斥而感到在班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就会消极地对待学习。这些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后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低,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信心不足,自甘落后,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抑郁心理。这是学困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他们感到无力应付学习上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家长和老师倾诉;在课堂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

(三)逃避退缩心理。学困生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受到老师的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

(四)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四、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一)兴趣培养,点燃学习的火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强大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专研,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二)创设情景,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学困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鼓励其产生学习动机的心理需求。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学习动机的,只有那些推动学习的心理因素才能成为学习动机。自我学习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周围世界的需要,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追求知识以满足好奇心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这些需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能够用自己的创造满足这种需要,并得到快感。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吸引力的。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学习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致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鼓励,激发学习的动力。

惩罚不一定能阻止人们去做某事,而奖励却能鼓励人们。学习是学生所必须要从事的主要活动,对于他们的成果,应以及时奖励来强化其成功感,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会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有可能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作为教师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自信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还记得,在我实习的时候,我班有个女孩,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当我上课的时候就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言语评价她的发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正确引导,以奖励为主是培养儿童好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

(四)个性进取,激发学习的潜能。

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动机水平关系密切。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动机的培养,不能像一般学生那样,必须因材施教。独立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一切潜能开发的出发点,要使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就必须养成独立的思维意识,进而养成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长此下去培养出的学生既不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困生而言,之所以成绩差,就因为综合能力低。如何提高他们的能力,则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金丽.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  
 

[] 《情感.科学.艺术-班主任工作手记》 丁榕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