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律吕新论》的音乐思想史意义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江永《律吕新论》的音乐思想史意义初探

黄 ,峤[1]

安徽艺术学院

[摘要]: 徽州朴学家江永依靠其所在地区的深厚地域文化及徽派朴学方法,对中国音乐及音乐思想所作出了独特的哲学阐释,其《律吕新论》一书集中表述了他的核心音乐思想。江永音乐论著表现出严格的校勘考据“科学方法”、同时也就音乐发表了“声音自有流变”、“俗乐可求雅乐”、“乐器不必泥古”等思想和观点,以及追求“淡和”、“移风易俗”的音乐理想,不仅为清代的音乐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气息,也体现了中国音乐思想史的意义。

[关键词]:江永 《律吕新论》;音乐思想;徽派朴学    

清代徽州是儒学氛围极浓的地方,发展出影响深远的徽派学术,且与音乐学发生了深刻的关联,如前辈学者所说,朴学家好谈“乐”,是清代一大学术景观,梁启超名之曰“乐曲学”,实即今天所谓音乐学(musicology),学者们对“乐”不懈的进行注疏与阐释,因为儒家思想对“乐”的重视,在中国音乐思想史上也就显得合情合理。而有清一代的音乐学术,其主流无疑是乾嘉学派所治之朴学音乐学[2],从婺源江永、汪绂,到休宁戴震,再到王念孙、段玉裁、阮元等人,这些徽派朴学大师对于古代乐学进行着不断地的注解和研究,主要著作有汪绂的《立雪斋琴谱》、《乐经或问》和《乐经律吕通解》;江永的《律吕阐微》、《律吕新论》和《音学辨微》等等。其中江永作为乾嘉学派中的学术重镇,他在音乐学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

1、江永其人及其乐学专著《律吕新论》

    江永,字慎修,徽州婺源江湾人,生于康熙二十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皖派经学的创始人,其博古通今,尤擅长于考据学。江永主要有《律吕新论》和《律吕阐微》两部乐学著作,前者是其乐律学著作,将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1536年—1611年)所计算的“十二平均律”进行了自己的衍算和阐发,且根据所作《河洛精蕴》的易学思想所推出的一个几何图形即“方圆相函列律图”开展了进一步的思考。后者集其音乐观之大成,表达自己对音乐功能和音乐美学问题的基本观点。

  2、江永《律吕新论》中核心乐学思想的进步意义

     江永《律吕新论》中最具代表的乐学理念便是书中“律吕余论”中的四条[3],这不但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整个江永音乐思想的核心。

其一为“声音自有流变”。江永运用了朱子“理气论”的哲学阐述了不管是声音还是人都在“气”之中,它的运动有自己的规律,并不随人的主观干预而变化,所以“古乐之变为新声,亦猶古礼之易为俗,习其势不得不然。”且随着礼之变化,乐也应随之变化,否则会“神不洽”、“气不和”,故“古樂難復亦無庸强復”。

其二为“俗樂可求雅樂”。江永认为,雅俗二乐皆出于十二律、四清声,且“隨其調之髙下而進退焉”,故“此為雅樂者必深明乎俗樂之理而後可求。”且他对当时所出现的乐者通患“判雅俗為二途,學士大夫不與伶工相習”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不应该“未有徒考器數虛談聲律”,而应道器相结合,对上古至今所谓“乐者”与“道者”出现文化和心理断层的痛心疾首,因为这是难以避免的社会阶层所带来的音乐史学研究的短板和弊端。

最后他提出了具体一定革新意义的“樂器不必泥古”和“度量權衡不必泥古”。“天下事,今不如古者固多,古不如今者亦不少。”这一革新思想,乃是徽派朴学压倒“不论是非,为汉是信”的吴派的最根本的学术方法论,也是时代进步的号角,反映了他反对复古、因时随变的学术思维。

    3、乾嘉学派音乐著作《律吕新论》的特点及影响

    此书不管是从其精妙的构建思维、严谨的学术方法还是内在的精神逻辑来说,都极具清代徽派朴学之特点。目前学术界也涌现出一些研究江永的硕博论文,如李一俊《律吕阐微——整理与研究》、李红《江永乐律学四箱?初探》、《论江永对朱载堉乐律学思想的继承与进一步实证研究》,这些论文的产生不但反映了音乐学界对乾嘉学派的关照,但很少联系地方性学派来讨论音乐思想的相关问题,而这恰是本文所侧重的地方。

“以乾嘉学派为中坚之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这是朴学不同于其他学派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江永《律吕新论》之注重考据的学术标杆,他认为在说道解理时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方式,既要站在可靠的材料上,也要证诸音乐事实,建立起坚实的学理,找出科学的方法来著书立论。他对音乐思想文献的校勘正因为走了实践的路线,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且实用的道理,一扫之前的学术空疏之风。这种重视材料与客观事实的学术方法闪耀着思想理性的光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的更加紧密。

    4、江永音乐学思想的文化传承与下达

    江永博古通今,他所闪耀的跨领域文化光环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通儒们所共有的一个特点——“跨界作业、全面视野”的能力和“普遍联系,整体思维”的学术观。如他在思想立场上继承了朱子学说,对琴声之泛音这一问题运用了大量易学知识,如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自然界中的节气概念、古代算数中的取数方法。正如音乐学家罗艺峰先生所说,“在中国人特有的音乐观念中,音乐不仅是极乎天而播乎地,通于礼而由乎情,与历律一道,与人文同理的东西,且大乐与天地天地同和,天道与乐理同构,时间的结构统帅着空间的方位,音乐竟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联系的东西”

[4]。这些思想立场反映了江永,甚至是朴学家们以乐入道的核心学术理想。

江永的音乐思想的产生并不是无源之水,它要求一个具有丰厚文化背景和深厚思想沉淀的地区作承载,有一个学术脉络清晰,研究方法科学,思想境界崇高的学派作为思想和知识的链接才能产生的,古-今,人-我,礼-乐,道-器,都在学派基础上产生出链接的效果。江永一生蛰居于乡村,其音乐思想是与徽州这一片风水宝地的文化养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思想的洗涤,徽商勤劳创新精神和徽派朴学研究的“求是”理想所分不开的。他曾经说:“理之在天下至無窮也,智者研之而亦有未精,愚者思之而或有一得,古人發之已謂詳宻無可加,後人觀之猶謂罅隙有可議。雖曲藝小,道莫不皆然。”[5]他的学术初心可谓是昭昭然矣!作为徽派朴学在音乐研究工作中的途径与方法的奠基人,其对旧时所定的乐律有着极大的挑战意识,对乐学之中的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精神恰恰是徽派朴学可以产生创新性实践价值的思想源泉,也是其后朴学家可以遵循和效仿的一面学术旗帜。江永是当地文化思想所折射出的一个闪光点,也是组成多方位立体文化的一个侧面。而地域文化与学派文化在音乐研究上的完美碰撞,使得朴学之乐思一直沿着较为正统和严谨的学术路线成体系的发展,这也为现如今对其研究走学院派路线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钱  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

 (3)江  永:《律吕新论》.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电子检索版.经部.乐类.上海

              人民出版社。

 (4)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

(5)陈应时:《琴律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1] 黄峤,安徽艺术学院教师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