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楼”里的家风与惠华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南洋楼”里的家风与惠华精神

吴才林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惠华中学

摘  要  文章以泉港区界山镇玉湖陈氏家风为例证,阐释优良家风影响人的品格和行为,感召和熏陶下一代接续奋斗,发扬光大优良家风,传承和弘扬惠华精神。优良家风与惠华精神,两者既一脉相承又齐头并进。力求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文明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借鉴和新的思考。

关键词  优良家风  惠华精神   传承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常规课题《泉港优良家风促进农村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XB0074)研究成果。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风貌。家风约束和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进而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风气。优良家风对青少年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着深刻的形塑价值。本文以泉港区界山镇“玉湖陈氏”家风为例,诠释优良家风对一个人的品格和行为所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一.“南洋楼”里的家风耀中华

因历史原因,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泉港区界山镇东张、玉湖等村有两百多位先辈下南洋谋生,他们是泉港早期沿着“海丝之路”走向世界与海外交往的弄潮儿。新中国成立前后直接从东张、玉湖等村去马来西亚的乡亲有四百多人,现在已经繁衍三四代,旅居海外的总人数有五千多人。人在异域心系故土,经过艰难拼搏、勤俭节约积攒些许钱财,寄回老家帮助父母及兄弟亲人兴建房屋。这些旅居海外的侨胞乡亲出资在家乡所建造的房屋,人们称其为“南洋楼”。到19世纪70年代,东张、玉湖两个行政村的“南洋楼”共有八十多座,成为惠北地区著名侨乡。每一座“南洋楼”均凝结着旅居海外侨胞乡亲的汗水和心血,彰显着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从土坯房走出去,历尽艰难到南洋打拼,略有聚财从未忘记故乡“摇篮地”,倾尽所能回故土兴建“南洋楼”,为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营造安居环境。其中部分旅居异国他乡的侨胞居无定所,自己租住房子或在公会会所栖身,但能斥巨资为家乡亲人“皇宫起”。这些得益于他们传承和发扬光大“玉湖陈氏”的优良家风。泉港区界山镇东张、玉湖等邻近的十个村落的陈姓家族是“玉湖陈氏”乡族,深具文化代表性,这些家族出自同一个祖先。从南宋至明清历代多人中举,入朝为官,成就了“书香门第、忠孝传家”的家风传承。《闽书》中记载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故事,成为了玉湖陈氏后裔励志上进的座右铭。祖祠柱子上镌刻的楹联“一片忠心扶宋室,千秋名节垂莆邦”和悬挂的大匾“清忠亮直”,向世人昭示着“世笃忠贞”的家风。“南洋楼”门楣上镌刻的“祖国繁荣”、“勤俭持家”等字样,诉说着建造主人心心念念的家国情怀。

历经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实践提炼,玉湖陈氏后裔遵循祖训,形成了“积德行善,诗礼传家,世笃忠贞”的优良家风。它传导和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儒家文化在民间延续与传承的活化石。它不仅孕育和教化了历代陈氏子孙,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秉承时代召唤,肩负历史重任。发掘、发扬和传承类似玉湖陈氏优良家风,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和华夏子孙应尽的义务,也是青年一代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要求。

二.爱国侨胞兴学守初心

泉港区界山镇地方民间历来有着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其中玉湖陈氏从宋代以来,已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教育子弟的家族规范,“仰止堂”一直成为玉湖陈氏后世子孙尊师重教的文化标志。旅居海外的侨胞乡亲筚路蓝缕,一旦略有所成,心系祖国,回报桑梓,兴办学校,启迪后昆。

泉港区惠华中学校址位于东张、玉湖村接壤处,始创于1989年,前身为河阳附中、玉湖附中、玉湖中学。由旅马侨领陈荣基、林玉唐先生牵头组织40多位侨胞捐资兴办。惠华中学由界山镇东张、玉湖、岭头、狮东、槐山等诸村华侨倡建,应华侨而生,因华侨而兴,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农村达标高中侨校。从附中到初级中学再到完全中学,惠华中学凝聚着惠北人民的几多期待,海外游子的几多厚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惠华中学的办学史,是一曲故乡赤子的桑梓情,是一部惠北教育的成长史,更是一首海外侨胞的爱国颂。

“薪火相传兴教育,一脉传承故园情”,惠华中学自1989年创办至今,众多旅马侨胞慷慨解囊共捐资约1000多万元,乐育英才、振兴家乡教育事业。众多侨亲、校友、乡贤共襄教育善举,不胜枚举。他们爱国兴教精神激励着海内外乡亲,也影响着侨二代、侨三代鼎力相助家乡教育发展,捐资兴学蔚然成风。正如首任校长陈秋松所说的:“惠华中学的校史,就是一部以爱立教的历史,传唱薪火传承爱的赞歌”。

三.惠华精神传四方

为了大力弘扬南洋华侨的艰苦勤奋、自力更生、爱国怀乡精神,使广大师生对老一辈南洋华侨的艰苦创业与成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校立足历史底蕴,结合侨校特点和人文特征,提炼出惠华精神:“爱国怀乡、敬业笃学、坚毅包容、务实争先”。

“爱国怀乡”:华侨爱国爱家、造福桑梓的情怀,影响着当地社会贤达薪火相传,激励着校园莘莘学子刻苦求学,是惠华中学的核心精神。是对惠华办学历史的总结,契合侨校的精神传统。

“敬业笃学”:教师要忠于业,勤于业,专于业,致力于学生,竭力尽智。学生要从小树立敬业意识,逐渐形成敬业精神,学成之后,以这种精神服务于社会。师生要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博览众采,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炼就真才实学的本领。是治教为学之根本,学校发展的保障。

“坚毅包容”:华侨前辈背井离乡,刻苦坚毅,创业有成,造福桑梓,助学兴教。一代代惠华人秉承华侨前辈坚毅精神,坚定办好办强惠华信念。宽容容纳,兼容并包。惠华中学北承莆仙、南启漳泉,文化交汇,语言相融,民俗互通,积淀了当地特具的“包容”精神,又能展现南洋文化的魅力。坚毅包容是界山华侨价值观的追求,也是南洋文化的精髓,更是惠华人的一生坚守的品质。

 “务实争先”:是农村学校的风采,做事实在,做人朴实。学校的发展,需要全体惠华人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对工作要定好位、要高标准,注重先进性,保持向上力,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争先是发展之源,是学校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学校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学校要与时俱进,在开拓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只有通过不断的争先,才能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是惠华人对未来美好愿景,体现惠华人务实追求卓越、不甘凡庸的目标精神。

惠华精神这四者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它们既各自独立成意,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产生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塑造和提升学校形象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社会和谐、安定繁荣。优良家风孕育着家族子女优秀品格,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真善美的因子,知恩图报永远流淌在血液里。身在异乡的海外侨胞心系祖国、兴办学校、反哺家乡、造福人民,他们的赤子之情和善德之举又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积德行善,诗礼传家,世笃忠贞”的优良家风。

爱国怀乡、坚毅包容的惠华精神与爱国爱乡、尊师重教、奉献社会的优良家风相衔接,带动学校师生共进的良好学风、教风、校风,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的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造福一方百姓。优良家风与惠华精神,两者既一脉相承又齐头并进。优良家风和惠华精神是我们值得自豪自信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珍惜、传承和弘扬。我们必须笃行不怠守初心,踔厉奋发启新程,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侨校之光熠熠生辉,从而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明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