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钟娜

肇庆市龙禧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一直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而社会各界也对“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不断追问,推动了我国教育目标从过去的“双基”发展到“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注重教学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推进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路径。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时,应该从学生主体的视角入手,采取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此推进数学教学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滞后的问题

从教学思想优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面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况,加深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很多工作的开展,没有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灵活调整具体的教学思路。主要使用板书,学生无法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等情况。此种情形之下,学生很容易受到打击,尤其是考试成绩下来之后,就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下来会降低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1.2“双减”政策导向下,教师教学关注点变更

针对“双减”政策与学生升学压力,由于课外辅导的时间有限,广大教师已经开始将教学目标所能涵盖的范围扩大,并结合新形势教育需求,将教学关注点,从简单的知识教授变成由简单知识过渡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纸质作业复习转变为高效利用课堂与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课上遗留问题。这对学生减压的同时,无疑给教师以更大的压力,原因在于最终的教授结果不存在后期的持续性补救措施,而一堂课的课程安排有限,若不处于教学整体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很难满足普遍性的教学要求,随着教师教学关注点的转变,虽然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富有实践意义,但同时也导致学生因个体差异引起的教学差异的两级分化现象越发明显。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数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深入其中,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如果学生要想正确地理解、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就要参与到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情境,不能生硬照搬,进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有的学生存在思维理论障碍,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如部分学生扮演小兔子,部分学生扮演小鸡;扮演小兔子的学生双手双脚着地,扮演小鸡的学生则是双脚着地;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以此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此外,在新知识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新的知识。

2.2全面把握生活化角色的转换

在讲解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中,通过生活化角色观念的落实与完善,强调主体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教师的基本教学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并不是从属地位,要真正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生活化角色观念的基本内涵。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加强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对“圆的基本认识”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初步的感知。“在生活当中你们都认识哪些与圆相关的物体呢?”学生纷纷作出应答,有茶杯、学校里的花坛、硬币、钟表等。“那么,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自己的手边都有什么与圆相关的事物。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摸一摸或者直观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圆都有什么特征,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预习课本,自主总结圆的特点以及具体概念,了解为什么很多物体会把它做成圆形或球状,而不是正方体、正方形。好多学生答到:“球是圆的,我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磕碰。减少摩擦,有一定的玩耍乐趣。”由此,引出后面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以及应用题等相关内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转变学习角色,强化自身的自尊心、好奇心,在会学、好学、学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展现机会。

2.3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阶段,为符合智能化时代教育创新规律,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创新时,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为学生构建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笔者认为,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数学学习诉求,灵活应用语言艺术、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完成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4科学应用数形结合

相较于其他科目,数学中的部分知识点带有抽象性,一些小学生的思维更倾向于具象领域,加之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张培养抽象思维,起到基础作用。“数形结合”教学法在数学中极为常见,其作用在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图像的方式加以转换,从而实现思维引导,在教学应用方面具体分为两种,其一是“以数解形”,其二是“以形助教”。小学阶段的数学相对比较基础,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来,即“以形助教”,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自主转换的能力,头脑中并不会实时展示标准的图形,因此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不断练习强化思维。

在新课标中,符号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一些乘除类抽象问题可以适当借助“数形结合”法来分析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记忆效果,首先通过问题的形式揭示课堂主要内容,如“共有30个桃子,猴子兄弟3个共吃了两顿后全部吃完,那么平均每只猴子每顿吃几个桃子?”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强理解,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地展示图像,分表标注三只猴子和桃子总量,并以箭头的形式将桃子拨给三只猴子,从而得出算式30÷3÷2=5。此外,教师还可以反推复习乘法,引导学生自主画图,详细标注符号,获得正确计算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锻炼其思维,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

2.5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的效果都是有所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切实把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个体,区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然后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培养学生。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上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通过有效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问题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尺子去测量自己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知,并且能够区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效果就会更好。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能够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一题多解,活跃思维。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对新课改的基本思想进行落实的过程中,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生活化学习理念有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7):81.

[2]李宏荣.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9):57—58.

[3]郭爱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科幻画报,2022(1):117—118.

[4]王玉敏.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2022(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