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探究

严秀秀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250200

摘要: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建设及发展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于社会,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明白自己对社会建设的作用,以期转变社会发展形势,构建符合自己成长的计划和理念。通过融入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让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后明白自己的不足,这对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是有利的。基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1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涵概述

在内涵界定上,有研究学者认为思政课作为一门思想教育课程,是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关键。但由于社会环境、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能力的局限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足等多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所发挥的功效有所降低。这种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和功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回归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涵的本真,体现了高职院校理论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此种概念界定得到很多学者的赞同和认可。通过辨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教学实现路径,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现在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有些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填压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较差,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影响了育人效果。

2.2 学生学习态度亟须转变

高职学生学习态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到前期教育铺垫的影响,他们在高中或者中职阶段,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就产生厌烦心理,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更多的是起到说教作用,因此,到高职阶段对于思政课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二是当今社会实用主义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选用的标准和要求更加侧重于技能和实践性要求,而对于思想政治的要求则显得较为模糊,为了应对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减轻社会压力,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会轻理论、重实践,宁可将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专业实践的学习以及各种与未来就业相挂钩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上,也绝不将时间花费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尤其是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三是现如今社会存在一些负面新闻,如拜金主义、贪图享乐、奢侈浪费、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等现象,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就是“洗脑课”“脱离现实的高调”,认为其不仅没有实用性,而且会不利于其人生的发展和规划,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产生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

2.3 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体现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也没有注重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教师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2.4 学校缺乏一定的顶层设计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专项经费以及教学学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按照标准施行,这表明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经费保障、责任主体等诸多内容仍然处于摸索实践的过程,这就导致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开展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局面,一些院校还停留在课程教学计划阶段,有的则采取传统的观看视频、展开演讲、辩论等活跃课堂教学方式,当然也有部分院校采取和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整合研究。其根源还是缺乏一定的顶层设计,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保障不到位、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3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策探究

当前学者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后,也适时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和意见,在此也进行了一些总结。秦莉萍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社会以及大学生关注热点难点这三类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这三类热点难点问题的特征,以及根据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地位和作用,探讨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课外思政课程学习以及构建“问题解释式”教学方法等。

王雪莉通过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融合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策略。李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当联系互联网技术应用实践,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率。楚金存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审慎思考时代需要,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课程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张瑞琴研究提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师生比过高、教育资源有限等一系列现实原因,大班授课仍然是目前最有效、最能够实施的教学形式,但是传统的大班授课,也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她所提出来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又积极响应了国家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号召,希冀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安排。魏芳从“大思政”教育视角出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整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资源,建立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结构清晰的课程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改革创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新形式。

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未来研究展望

4.1 准确界定思政教学内涵以及外延

概念的界定以及辨析是一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概念界定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期成果,但整个学术界对概念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同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研究也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同门类,分别进行调查和研究。

4.2 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有的理论大都是从教育学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要深入挖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实践等诸多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4.3 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应仅限于就事论事,更应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在实际的研究当中我们应采用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课标制定、开展情况、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研。

4.4 研究要形成合力,呈现出整体化和系统化特征

通过文献整理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呈现零散化、局域性特征,这和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关。因此,有关学者在后续的调查和研究中应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系统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志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论域、问题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4).144-145.

[2] 罗斯静.“双一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问题链式专题教学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155-156.

[3] 张七妹.思想政治课问题式专题教学中如何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J].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