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王英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德州2531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具备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概念、推理、公式等方面的内容,这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发展还是处于具象思维阶段,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无用功,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所需。为此,教师想要让小学生深入全面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动手实践可以让知识深深的印在小学生的脑海中,以及能够大大的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寻数学知识原理,锻炼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帮助他们真正的学习好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本文更是通过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应试教育的思想羁绊下,大多数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都是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培养,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讲授知识点了。这其实就是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也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单方面的进行灌输,也就是所谓的“教师本位”的小学数学课堂,导致小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要知道要想学习好数学,单方面的进行死记硬背以及机械式的学习是很难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动手实践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它具备了趣味和创新的特征,能够使得“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小学生也在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寓教于乐”的进行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玩”的状态。

一、分析培养小学数学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必要性

   数学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中可以说是占据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激发小学生探究习惯的主阵地。而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逻辑,这对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抽象性的数学符号知识不能完全深入的进行认知,甚至会出现畏惧学习数学知识的现象。加上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处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这个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氛围都是沉闷、枯燥的,缺乏活力,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无法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也就是发放号令,要求小学生根据演示步骤进行模仿,没有及时总结和反思动手实践活动,停留于表面层次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严重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小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影响。而通过加入动手实践,可以有效的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更进一步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具象的事物转移到到抽象思维中的,动手操作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可以让小学在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知事物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思维灵感,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为此,动手实践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将趣味性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得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动手实践的兴趣

   通过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他们自主思考、探究,实现从抽象思维转向具象思维的变化,有利于小学生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理解。并且呈现出来的氛围是轻松、快乐的,小学生可以寓教于乐的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通过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激发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并且教师在营造教学情境时,不能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要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设,让小学生时刻都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那些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如果仅是依赖于教师的口述是很难让小学生深入理解的,而是需要借助实践操作的方式,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从而易于小学生接受与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情境,促使他们能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青岛版《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这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民俗节活动的图片(古典建筑—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品—杂技表演—总情景图),并配有相关的背景音乐。用这些生活美丽的对称图配上多媒体的动感演示,很容易就激起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初步的让他们感知对称图。最后教师逐步让他们进行动手验证,体验对称。要求小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图形,选一个或两个动手折一折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二)加强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动手实践操作则有效的符合他们的身心需求,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并且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只是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实践操作验证新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得他们的知识盲区得到弥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定律之间的内部规律,从而灵活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在教授认识1平方厘米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找一找,量一量”的实践活动,通过找、量,体会边长与面积的区别。还可以通过“比一比,找一找”进行巩固,用手比划出1平方厘米有多大,可以寻找身边的哪些物体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此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的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经历过知识与探究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才能被激发,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仲 崇 彩 .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1).
[2] 巫虹华.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学习为例[J].亚太教育,2019(07).

本文系德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Z2021YB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