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新探

普红英

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 云南省普洱市 665000

摘要: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学生在该阶段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在迅速发育成长,是学生“三观”形成并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保障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德育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

引言: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识主要涉及到对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原则、观点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只有正确的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才能够正确的养成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对树立中学生的正确三观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积极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感悟与践行社会实践核心价值观,确保学生能够在道德层面不断的前进。

1.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的现状简述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存在回避知识而直接讲解的情况,形式上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当中课堂所选择的案例相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不能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激烈的讨论,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碰撞,这使得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形同虚设。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时会受到考试压力的制约,导致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知识传输,不能够按照教材当中所倡导的生成性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所以很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的观念,不能在教学当中真正的将相关知识的传递转变成为价值观念的传递。在教学当中,教师将着力点放在可供复习和备考的知识点上,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培养。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将出发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课堂价值观的直接传递,不能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很多初中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同时也阻碍了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培养进程。教师的教学模式普遍单一,尤其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学生也不愿意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这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受到约束,并且没有实现其真正的作用,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过于形式化,而学生实际并没有从中学到知识。其次,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师生互动不频繁,很难达到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因为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主动意识,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无法提供应有的帮助。

3.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策略探究

3.1创新授课模式,建立情景式教学

初中正是学生逆反心理剧增的年纪,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探索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出现对于此时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心理约束,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的一个良性入门砖。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可以以学生的生活日常为切入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单一、僵硬的教学形式,观察学生生活当中对知识点的认知规律和探索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好玩的话题互动,将知识点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在“成长的节拍”一单元的教学时,根据标题和单元目录的分析、了解可知,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发现步入初中后生活中的不同,新的阶段需要树立新的目标、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战,在新的旅程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学会调节、改变自己躁动的心理状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知的新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分享各自的初中生活、对未来的期盼和规划,使学生放心、大胆地袒露自己的心理,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

3.2挑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不能守旧、盲目的依照课本内容死板的讲解知识,要懂得筛选优质的知识点,教习贴近学生日常的内容,消除学生和授课内容之间的距离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这对改进课堂上的懒散、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提前选择好合适、符合学生生活情况的教学内容,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融合进实际情形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钻研教学知识点。

例如,在“遵守社会规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生活中为什么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在学习和生活中领悟要点,做一个懂规则、守秩序、有素养的当代优秀中学生,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不仅要学会、理解,更要牢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有趣、简单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运用课堂上的收获。

3.3丰富教授形式,紧跟时代时事

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授课形式与内容也要及时创新,才能传授学生正确、广泛的理论知识,再借助其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知识体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教师的授课形式不是单一、死板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下创新授课形式,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收集、课堂分享与知识点相符的时事热点。

例如,在“和谐与梦想”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查找当下的时事热事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来体现“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教师还可以在开始授课前将我国的历史拟人化,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揭开谜底激发学生探索性,再辅以多媒体授课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进学习当中,切身体会民族荣誉感。

3.4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教学情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课堂,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为此,需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了解,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课堂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上的实例,并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阐明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共同探究,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通过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具体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建立一些情境,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过马路时遵守交通秩序等。只有学生将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才可以加深自身道德与法治意识,并且深刻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教师也需要转变自己的认知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教学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并根据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以帮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石雪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03):117-118.

[2]黄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