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孙创明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塔什艾日克镇中学  842100

[内容摘要]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时主要探究二氧化碳性质,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也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利用雪碧来开展探究活动,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性质  元素 化合物

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时主要探究二氧化碳性质,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来看,二氧化碳既联系到已学过的碳的单质,又联系到了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同时也为一氧化碳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为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利用雪碧来开展探究活动,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与石灰水反应的探究。

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方法方面: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积极性高。3.存在问题: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

教法与学法分析:说教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以引导探究为主,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说学法: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引入:课件展示:“死狗洞”的故事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观察:每组实验桌上都正立着一瓶CO2,让学生观察CO2的颜色、状态、气味;分组实验[实验6-4]  分析课本传统实验失败的原因。 改进实验:在烧杯中放入一个挡板,从挡板的一侧缓缓倒入CO2,观察另一侧的低、高两支蜡烛熄灭的现象。谜底揭晓: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用刚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提问:你还可以用什么实验或事实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组实验:[实验6-5]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倒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改进实验:用注射器吸取红墨水,再吸入雪碧中的二氧化碳,封闭针头,推动活塞,观察现象。提问:请你们再例举出一些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归纳总结:请学生通过以上实验归纳CO2的物理性质。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分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喷稀醋酸、水放入CO2的集气瓶中,喷水后放入CO2的集气瓶中。提问:是什么物质让喷有紫色石蕊干燥的小花颜色发生改变的呢? 请你大胆设想?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教师评价,选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实验6-6]。获得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H2CO3的不稳定性:H2CO3=CO2↑+H2O;

问题与讨论:如何检验雪碧中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做一做实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达标测评:设定不同层次的习题。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A.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    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

    作业布置:非常可乐打开瓶盖后冒出大量气泡,课后设计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学生观察并填写课本上相关内容;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表格相关内容;学生讨论交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表格相关内容;二氧化碳的体积从10毫升变成了8毫升,说明有2升溶于了水,推动活塞还能继续溶解。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归纳CO2的物理性质;学生猜测;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学生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使喷有紫色石蕊小花变红。2.可能是水使喷有紫色石蕊小花变红;3.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喷有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讨论交流,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并完成P115表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 H2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             

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改进后,大大提高了该实验的成功率。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注重题设与生成得到落实。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

改进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由事物的现象归纳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猜想和提问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把课本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取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联系所学知识,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特性。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力图达到“优等生吃的好,中等生吃的饱,潜质生有吃的”落实知识,学会运用,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化学问题,及时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安排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强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二则[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21(12):14-15.

2李静芬.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演示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1997,0(12):13-13.

3张忠扩,姚志飞.烟囱效应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0(10):18-19.

4马可彪.用自制的低成本教具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J].考试周刊,2011(36):190-191.

5张道飞.对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27(9):18-19.

6郭瑞斌,李莉,张斌,王祖云,梁筱,孟劭聪,莫尊理.奇妙的二氧化碳——CO2性质验证实验设计[J].化学教育,2012,33(11):95-97.

7王会有.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学,2013(5):53-55.

8晋宏营.重力场中混合理想气体分子按高度分布的研究[J].大学物理,2013,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