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强化、负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浅谈正强化、负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何连玉

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中心幼儿园(陕西 西安)710103

摘要: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一种改善人们行为的手段,现代教学中,教师通常较多的运用正强化,在合适的条件下恰当使用负强化,这两种强化手段交替使用,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有效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强化法。

【关键词】正强化,负强化,教学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正强化理论,著名的小白鼠实验、操作箱原理,即在行为出现之后,伴随一种积极刺激,正强化的作用是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比如奖励有利的行为,例如:给班级考试名列前茅的孩子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等,奖励越丰富,效果越明显。负强化的意义则与正强化不同,如在一个班集体中,当教师期望的行为不出现时,就实施某种消极刺激,直到所期望的行为出现,才撤销这种消极刺激,即行为伴随着不良结果的去除。负强化的作用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消除不良行为,鼓励有利的行为,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几个调皮的孩子凑一起小声讲话,无视老师所讲内容,这样既影响班级纪律也影响孩子学习的效果,这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负强化的方法,如制定课堂纪律积分表,讲话一次扣一分,每次认真听讲消除一个负分,课堂中施行这一办法,不认真听讲和讲闲话的孩子每次得到负强化,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不认真参与教学活动的次数,到一定程度对学生进行提醒和适度的鼓励,毕竟负强化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

一、正强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读了黄振林老师撰写的教育叙事《由棒棒糖想到的……》一文,文中,黄老师讲到:学生成绩好,老师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棒棒糖糖吃?有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学生特别爱吃,你只要给他们糖吃,他们就会认真地去读你教的学科。文章还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不能苟同这种做法,很是替学生和老师担心和担忧。这让我想起了大学读书的时候学的《行为心理学》中的行为训练。我想,我们不能片面地夸大一次表扬和鼓励就能塑造一个崭新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具有发散的作用,也就是说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他的反应和评价。基于此,行为心理学发展了塑造及矫正儿童行为习惯的一系列策略、方法和技术。

我们教师日常所说的“表扬”、“奖励”、“鼓励”等词,大致与“正强化”意义相近,是指学生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即某种行为),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对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如果想把正强化法真正地掌握它并能得心应手地应用,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很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就存在着困难,而不少人(包括教师)就不会有耐心和教育机智,有的可能提高嗓门,吓得孩子不敢再问,甚至没了信心。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正强化物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适宜的正强化物。如果孩子表现出适宜或良好的行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奖励和肯定,这些奖励和肯定就是刺激孩子再次表现好行为的正强化物。而每个孩子的喜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正强化物会对孩子有激励作用,以便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正强化物。在正强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如物质性强化物:指零食等可以食用的一次性消费物品。精神性强化物:指看电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园、野餐、旅游、逛街等活动。操弄性强化物:指孩子平时把玩的小玩具等物品。社会性强化物,比如:拥抱、抚摸、微笑、奖状、注视、亲子逗乐嬉戏、讲故事、口头夸奖(聪明、能干、好孩子)等,孩子越大越应该多使用社会性强化物。

在正强化操作过程中,我们还要对准强化的适宜行为:给孩子呈现正强化物的时候,我们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要表达清楚是孩子的什么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而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具体,因此我们要善用建设性的赞美,少用评价式赞美。比如,孩子跳绳跳的很不错,我们要避免极端的评价,而是应该选择从动作优美、动作流畅、或者跳绳速度极快等几个细节来进行细致的评价。如果仅从:你真是一个运动明星!” 这种评价比较极端,会让孩子养成对高期望评价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真正发现孩子的美,具体描述他在动作、速度、美感、等方面的长处,这种客观的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在哪一方面还要发扬光大。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赞美和激励,还提高了认知水平,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因此,对学生来说,描述事实远胜于空洞的赞美。

基于以上认识,我以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也要凭借一些外在强化物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更应该创造一种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错不在棒棒糖,而在于怎样使用好强化物,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负强化的恰当运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正强化效果要比负强化效果好,但也要注意正强化的方式和方法。有家长为了激励努力学习考高分,对孩子说:本学期期末如果你语文数学英语都能考90分,我就带你出国旅游,可是如果孩子几次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取消当初的奖励政策,还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和孩子约定如果按时做好作业,当天就可以奖励10元钱,如果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则取消奖励,这种情况也是一种负强化的例子,这两种强化本质一样,都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欲望来获得良好行为,在孩子没有取得良好行为,时则取消奖励,孩子会以为是一种惩罚,实际是一种负强化的表现,且这种刺激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有效,但长时间看来,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持续学习只能通过培养其兴趣来支持。过度物质奖励反而无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能动性。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的努力获得的成绩与物质奖励划上等号,如果孩子非常想要这种奖励,短时间内他会十分努力去实现目标,但目标一旦实现,他的学习欲望会明显下降,如果家长再用其他物质奖励来刺激他,效果只会越来越弱。或者没有达到目标而取消奖励,孩子感受到了负强化的消极作用,对孩子也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内心想要的只是这些物质奖励,而不是学习成绩,没有了兴趣驱动,孩子的努力学习不可能持久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淡化这种奖励,如果一定要有,也不要把奖励等同于孩子的成绩,不要提前约定,反而可以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后奖励他的努力行为。

负强化一般实施在孩子违反规则违反纪律的情况下,例如我班一个男孩子,经常习惯性在教学活动中大吼小叫,在多次出现这样的行为后,每次到放学时,就少给他一个小红花,当他问老师,我什么时候能拿到小红花时,我会告诉他,在你安静参加活动的每一天里,老师就会奖励一个小贴画,后来这种情况渐渐减少,变得安静许多,随着负强化的效果显现,他又得到了老师的小红花奖励,这也是恰当运用负强化的表现。陶行知在学生王友犯错后并没有实施负强化,而是实施了正强化,当然他鼓励的不是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赏识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态度,这时正强化要比负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负强化的运用要适时适度,更要慎用,实施负强化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真正实施负强化时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有教师因为孩子没有及时上交作业,惩罚孩子抄书抄作业50遍,这些负强化虽然可以起到让孩子准时交作业的目的,但是以罚抄为手段,则会暗示学生作业就是惩罚,做作业是件不好的事情,这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虽然负强化经常与惩罚相提并论,但并不等于惩罚,更不是体罚,负强化更看重的是惩罚的结果,而不是惩罚本身。

正强化和负强化经常出现在教育中,并不是每位教师和家长都能利用好,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在教育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好强化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柳海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