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时间轴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试探时间轴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张传萍

广西鹿寨县鹿寨中学  广西  鹿寨县 545600

摘要: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素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亦是新高考改革理论和历史教学现实的需要。而时间轴作为时空观念培养的基本方式,时间轴的运用在综合性强、能力要求突出的高三复习中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将结合高三复习展开时间轴运用的探究。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三历史复习;时间轴运用

什么是历史,法国史学家布洛赫(Mare Bloch, 1866- 1944)认为,“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科学”。每个史实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理解史实所具有的特定意义。

一、时空观念培育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重要性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简而言之,时空观念要把人、事、物和时间、空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时空观念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的集合体。

近年来,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进行人才培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全局意识,是学生拓展历史知识,开阔视野等的有利方式。因此,近年来全国卷一直重视时空观念的考查,这就要求高三学生对时间有足够的敏感度,建立时间观念。

那么,高三学生在时空观念的培养上面临什么样问题呢?

历史教材是师生教与学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但广西新考改以前使用的历史教材采用“模块+专题”的模式编写体系,打破了以往通史的知识体系,该体系知识跳跃性大,忽而古代、忽而现代、忽而中国、忽而外国,关键是历史时序不连贯,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高三学生难免会出现知识点无法顺利链接、时间顺序不清楚、时空混乱等问题。[1]时空观念的缺乏,会导致思考问题时常常张冠李戴,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失分严重。高三学生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提高题干中所给的时间、空间要素,无法结合时代阶段特征分析题目,从而导致丢分;同时,在高考材料题中由于无法结合时代阶段特征思考回答时代背景或者回答意义,而导致作答出现知识点缺漏情况。可见高考试题对历史阶段特征考察很是普遍。因此在教学现实中,高三历史复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时空观念的培养方式中,时间轴是培养时序观念最常见的方法,所有历史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列自己的时间轴,以便在做题时快速定位时间线并联系时代特征。鉴于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发展和高考教学的现实需要,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时间轴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

二、高三历史复习中时间轴的应用

时间轴的建立有利于历史事件的梳理,知识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横向联系和中西对比,有利于培养联系时空思考的历史学科思维方式。其中常见的时间轴有纵向时间轴和横向时间轴。下面针对如何制作时间轴、使用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形成阶段特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

(一)时间轴的制作与使用

1. 纵向时间轴的制作与使用

纵向时间轴是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把单方面或者多方面的事件串联在一起的一种方法,利用纵向时间轴可以梳理一定时空内的历史事件,有效地解决学生时间顺序不清楚,时序混乱等问题,直观地了解该阶段的历史。同时,纵向时间轴可起到加工信息的作用,时代阶段特征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结合时代阶段特征分析题目。

那么绘制纵向时间轴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注意分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涉事较多的历史时期时,可以先依据主干知识,将该历史时期进行时段分期或政权分期,一些重要年份的历史史实或者转折时间点都可以作为分期。适当的分期可以让学生理清混乱的时期,也对该时段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视野。

第二,分期后选择关联事件标注内容。时间轴所标注的内容既要规范(符合史实)、又要简约;既要突出重点和转折点(转折点成为时间轴上重要的划分线),又要标注每一时间段的主要特点[2]。简化知识便于记忆,同时也便于分析并理解阶段特征,熟练利用阶段特征,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知识太庞杂的问题,形式上可以将时间轴和大事年表相结合,建立直观清晰的逻辑关系。

1

1

标注内容后要建立关联,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加工。纵向时间轴是参照历史纪年在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中建立关联,其中建立关联是核心。那么如何建立关联呢?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围绕一定的线索或者主题进行梳理,单元主题的建立利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建立,便于理解的深化;同时把某个时期一方面或多方面(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的事件整合起来,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开拓学生思维。

(2)横向时间轴的制作与应用

横向时间轴一般是指同一时间维度上的横向对比,可以是把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是中西对比,关键在于基于历史年表和时间轴的某一时段加工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学生多面的、联系的地认知某个知识点,构建知识联系、开阔视野以及发散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意义。横向时间轴的因涉及中西知识的联系,对高三学生的能力一定的要求。

单一轴线可以看出某一方面的横向发展;而多个轴线的比较可以看出同一时期不同方面(政治、经济、思想或者不同主体)的综合情况,或者通过东西方对比,分析出同一历史阶段各国的异同之处,故而常常可以用于对比探究。这时候时间轴就变成了凸显历史演变的有力工具,把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直观地展现出来,起到以时间轴明辨历史演变规律的作用。

2请同学们把下面的具体史实用序号填入对应的时间轴中,并概括他们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单元主线。

阶段特征: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阶段特征,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教师可以利用横向时间轴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归纳出单元主线或者是历史发展趋势,构建学生由点到线的网络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讲述加深该时段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形成学生世界历史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例3:

截止至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9大省会,控制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广大富饶地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亡国论”甚嚣尘上。

请观察下面的时间轴,分析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抗战面临的复杂局面。

通过日军、国际势力、国民党、共产党四股不同的力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抗战面临的复杂局面。在1939年9月前,由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争都未爆发,中国只能以一己之力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入侵,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困难,国民党动摇分子大唱其妥协论,悲观情绪严重滋长,甚至出现了“汉奸”政府。而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摩擦活动,制造了皖南事变。但是就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日立场和通过各种措施巩固抗日民主,维护抗战大局,成为相持阶段后,抗日的主战场。如此,学生便能顺理成章地理解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双减双加等系列措施。

通过以上时间轴对某一时段多个有价值信息的加工,学生形成了抗战相持阶段复杂局面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了抗战的艰巨性,培养了家国情怀;同时也为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做了背景铺垫。可见横向时间轴的合理运用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经常构建这种纵向或横向的时间轴,能帮助学生将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事件有序化,在提高学生记忆效率的同时,强化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掌握,加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眼界。

(二)小单元时间轴的构建与使用

在专题复习时,可通过画时间轴建构小单元体系。小单元时间轴不仅要了解每个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还有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这个时间轴学生就能将脑海中的零散知识串成一条线。这就是强调的知识脉络的梳理,将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知识点串成时间轴。专题史复习时间轴的运用有利于对历史发展进行纵向的把握,注意其连续性,更有助于论从史出,在高考题42开放性试题目中的运用非常突出。

例4: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就材料中时空坐标的一段信息或整体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论题: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并不断探索。

阐述: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流,中国社会各阶级不断探索。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救亡图存,建立君主立宪制,揭开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解放人们思想,但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从帝制向共和政体的历史性变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基础,促进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综上所述,甲午战后,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逐步实现民族独立。

在上述时间轴的题目中,根据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说出其发生的原因、历史人物以及国内外影响等展开全面论述,形成连续性认知;最后,结合轴线上的历史事件挖掘深层次问题,分析制度演变的内在规律。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才选拔的要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国家意志的要求。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关乎着学生知识的掌握与体系构建,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探讨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时间轴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知识体系、时代特征的有益作用,也看到时空观念有益于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将影响学生将来处事思考问题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发挥了立德树人的作用。高三复习中,教师如能坚持时间轴的长期使用和训练,则学生的时空观念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提升。

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以历史时间轴为载体,不仅可以让学生“网”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读历史——梳理明确的知识线索,从而培养学生通史思维、时空观念,掌握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3]

参考文献:

[1]陈明珠.善用时间轴,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有效性[J].高考·教学探索,2018(6):81-82.

[2]袁新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19):7.

[3]张楠.“时间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西方政治制度演变”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2):20-21.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2021C459

《新高考核心背景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观念之时空观念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