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校本课程联结城乡劳动教育——“跟着节气去劳动”快乐劳动教育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校本课程联结城乡劳动教育——“跟着节气去劳动”快乐劳动教育案例

董玲玲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257400

【案例概述】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劳动实践的方式注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从时令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劳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我校的校本课程《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开发是我校为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在践行特色校本课程研发体系的基础上,以弘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满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需要而进行研发的传统文化拓展类校本课程,融知识性、劳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为一体,是我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我校是“利津县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基地”、“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这也为《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对“二十四节气”内容学习及实践探究中掌握相关内容,并将其运用在实践之中,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塑造勤劳的美德。

【案例描述】

一、开发思路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多元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学校开发了《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的校本融合课程。该课程融合了语文、科学、音乐、美术、劳动、传统文化等多学科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的变化,增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加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使学生能根据节气气候的变化规律调节自己的衣食住行,从小注意养生保健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节气时间、农事活动、民俗活动、气候特点、饮食习俗等。

2.人文底蕴方面:吟诵与节气有关的诗歌和谚语,感知诗歌和谚语的文化魅力增加知识底蕴,练习写节气随笔。

3.科学探究方面:让学生记录每天的气温和日出日落的时间,直观的感知一年四季气温变化规律以及白天和黑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4.劳动实践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气象信息、农业耕作信息的习惯,体验包水饺、做粽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劳动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大的发展。

5.健康生活方面:掌握节气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调节自己的衣食住行,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劳动操作法

4、发现法

四、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活动示例

本课程共有24课时,学校里每周周五都安排了一节校本课,在每个节气到来之前,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授课。

把每个节气里面的内容讲授完之后,剩下的时间老师都会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加劳动或者创意劳动改编以及动手进行小制作等,从而让学生在节气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乐趣,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谷雨节气,我们学校一二年级的老师安排学生进行了“巧手绘谷雨”活动,谷雨是春季最佳的时日,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老师布置孩子们画出心中的谷雨节气。孩子们抓住谷雨时节的特点,调动了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用手中那一只只稚嫩的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谷雨节气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感受谷雨节气的魅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四年级的老师们安排学生进行了“雨生百谷”农作物种植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挖土、栽植、浇水等活动,学生把小小的种子种在了泥土里,他们给种子浇水,培土,期待种子能快快发芽,一个个小小的忙碌的身影,他们在亲自实践中贡献着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体会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同时,孩子们通过种植学会照料和关爱,成为一个个有爱心,懂感情的好孩子。劳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品德教育。

五年级的老师则安排学生们进行了“吃春”活动。谷雨前后,香椿的新芽刚刚长出。民间素有谷雨时节吃香椿的习俗,又叫“吃春”。这个时候的香椿不仅脆嫩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家长采香椿,炒香椿,品尝香椿这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品尝了美食的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案例效应】

1、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通过近两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来看,“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校本课程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支持。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但了解了二十四个节气的相关内容,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强了,更加热爱劳动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繁累复杂的课业学习,增加了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感受。我们通过这一课程为学生创设发展平台,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提供无限的可能。让学生跟着节气一起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生活中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

。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应该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而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就涉及到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这两个方面中的诸多内容,注重培养了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应对能力,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劳动最崇高的价值观。

2、编写了适合小学各年级的两个版本的校本教材。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两套完整的校本课程教材。一套是低年级版本,一套是高年级版本。都是有四部分构成,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别有六个节气。低年级版本的教材适用于一至四年级,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一年级教材内容是春季的六个节气,二年级教材内容是夏季的六个节气,三年级教材内容是秋季的六个节气,四年级教材内容是冬季的六个节气。五年级教材内容则是全部的二十四个节气。同时我们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每个年级的教材内容也不一样。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每个节气包括了节气由来、气候特点、节气习俗、古诗词里的节气、节气谚语、节气歌曲、节气实践活动七个部分的内容。三四年级的教材中每个节气包括了节气由来、气候特点、农事安排、节气科学小知识、节气三候,节气习俗、古诗词里的节气、节气谚语、节气养生、节气歌曲、节气实践活动十一个部分的内容。五年级的教材中每个节气的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3、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我的二十四节气之旅”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二十四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通过各学科内容的融合,还让孩子们感受了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魅力,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每个节气学生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