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沿黄”生态理念下的文化理解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浅谈“沿黄”生态理念下的文化理解教育         

黄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255100

新时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样育人”,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和践行。黄河,作为母亲河,我们应握总书记嘱托,积极探究黄河生态保护策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这也是当今课堂需要探究实现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以“生态教育”主题,围绕政治生态、资源生态、文化生态和生成生态等方面,立足沿黄文化开发利用,加大校际与学科的合作,联合相邻4处学校,以美术学科为主体,有效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音乐相关学科,实施跨学段、多学科联动,绕生态保护、地方人文资源的挖掘应用以及黄河精神传唱,关注学生成长,组织开展“接地气”的教育活动,积极构建生态育人、协同发展的“共同体”。

一、问题提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这也为教育发展赋予新的内涵。

淄博作为黄河流域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而又灿烂的地方文化。把生态发展与融入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是学生素养生成的有益补充完善。

活动实施初期,我们认真调研、梳理学校生态教育面临问题,并逐项做好破解落实方案。通过存在现象分析,我们意识到“沿黄”生态保护纳入学校教学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

二、研究重点

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生态教育”为主题,通过探究资源整合、项目实施、学科联合,围绕生态山水、村落乡俗文化和黄河精神传诵为探究内容,挖掘、传承,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生成。

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牢记把握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地理、科学学科学习开展水文化主题探究;以美术学科为主阵地,开展地方物产应用、风景风光、风俗人情为挖掘探究,展示教育成果和精神风貌;结合生物学科开展周边植物的多样性调查研究,了解家乡周边水质、植物物种普及及特点等生态变化;结合语文学科开展黄河诗词的搜集整理;结合音乐学科开展经典黄河歌曲传唱和生态环保主题舞蹈的推广。在整体建构和整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思、究”中实践学习,关注学生行为表现和素养生成,逐步形成探究活动体系化。

三、具体做法:

1.政治赋能,实施意识首位教育,夯实活动开展新导向。

学校牢牢把握育人导向,坚持意识引导不放松。开展“习语传诵在校园”活动,汇总整理总书记新时代系列生态文明讲话精神、教书育人的名言金句,通过道法课、主题班会、主题实践等形式深化实施,牢牢把握思想引领制高点;强化地缘人文融合,开展“裕禄精神我传承”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主题学习大讨论等形式,让政治生态思想落地生根。

2.自然赋能,感知突出原点体验,“零距离”探知赏美。

自然是最的资源。为此,我们积极拓展探寻教学的结合点:积极联络校外实践基地,搭建学生沟通实践桥梁;开展“研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调查、观测、比较、分析实验中去探究、了解当地生态环境情况;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利用科学课,定期对孝妇河流域水质变化进行观测分析。分析水的组成,细观水质的改善过程,用详细数据记录生态变化,掌握环保动态。其中,《我给鱼缸换换水》《一滴水里有什么——光的折射现象》等探究活动分别获得山东省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二等奖。

开展“知绿护绿”我行动。组织学生开展观测身边植物调研活动,普查植物信息,建立观测台账;对具有独特地域的植被加以整理、归类、整档;采集制定标本,通过制作拼贴画等形式,丰富、完善学生的生态环保知识架构。

3.创意赋能,撬动支点丰富架构,浸润引导由观到思。

沿黄文化,历史悠久;千年淄博,底蕴深厚。齐国故都、陶瓷名城、聊斋故里、鲁商起源地等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活教材。我们积极围绕齐文化博物院、淄博陶瓷文化创意园、周村古商城等文化资源,通过有效载体,开展拓展延伸和创新创意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4.文化赋能,探寻亮点丰富认知,体验探究由学到品。

在整合理念落实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学科互补,整体推进”的思路,抓好过程严格落实。

近年来,在学校联动、学科推进思路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一四七四”探究构架(一个“黄河生态研究”主题,一个“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目标,四校联动,七学科参与,营造四个良好生态:政治生态、资源生态、文化生态和生成生态),形成了物之源、象之真、色之雅、心之灵、势之妙”的阶进“润行”探究课程体系。

5.创意赋能,构建阶进体系课程,形成课程体系。

我们积极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意实践,提炼黄河元素,重在个性创意创新。

1.实施开发水”课程教育。作为沿黄生态保护的重我们开展观水、析水、惜水、咏水、绘水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探知体验中感受黄河生态之美。

2.开展“技艺传承”,因地制宜加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利用芦苇、秸秆等农作产物,邀请民间手工艺人教授苇编、综合材料制作创意活动,倡导环保节能理念;通过剪纸、掐丝工艺、浮雕等形式,展现生态物象;开展民间文化搜集整理,提升探究活动深度。

3.实施“途绘”课程,技法探知原境。通过水彩、水粉、国画等绘画形式欣赏名师作品、观摩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写生、欣赏中得以感受黄河沿岸风光、发展变化及生态保护成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力,深层次地体验“沿黄”生态之美。

4.塑造经典,优化提炼。以人物挖掘和经典场景再现提升,通过浮雕、剪纸等展现形式,挖掘黄河英模人物、经典瞬间,展示黄河气魄和精神,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热情。近日,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生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自发组织制作了巨幅剪纸《生态黄河、绿色赋能》,作品以“九曲黄河”为画面背景,植入山东省九市文化元素,生动再现了山东境内良好的“沿黄”生态环境,学生的家国情怀得以展现。

5.强化主题内容整合,通过“名作”串联欣赏,多渠道引导学生实践感悟,感受黄河宏伟气魄。整合语文中的名篇诗句《浪淘沙》、音乐中的《黄河大合唱》、美术课中的《转战陕北》《黄河颂》等名篇名作,开展角色体验互换,表达感受,让学生穿越时空,去感知情境中的独特蕴含和内在精神。

正是“沿黄”生态文化的强大赋能,一路践行,师生感知、体验、参与周边生态巨变的同时;也见证着学生学习探究中核心素养浸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