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艺术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艺术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探究

朱旭晋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高校英语课程作为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英语能力,伴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肩负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势在必行。因此,文章在“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将高校英语课程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和办学特点,达到最终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高校英语;“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艺术职业院校

引言

一直以来,艺术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如今,艺术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尤其是英语思政课程教学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学生普遍更加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对英语的学习。另外由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本身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些高校英语教学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加大了英语思政课程的教学难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党建和思想工作的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的目标要求,党和国家将“三全育人”理念从资源要素整合上升为体制机制优化再造的战略安排。因此,如何将“三全育人”贯穿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当下高教英语教师们需要重视且实践的重要要求。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论。从育人主体维度,要求全员育人;从育人时间维度,要求全程育人;从育人空间维度,要求全方位育人。“三全”是内在联系的科学整体,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其最终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的提出有利于激发高校内部的有机整体协同工作,调动可以调动的有利资源,为立德树人这个终极目标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首要任务和举措,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将思政教育融于高校英语教学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高校英语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外语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能力,更是要为社会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人才,但在具体落实和实践方面以及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情况还亟待提升。

   二、“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艺术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况

(一)在艺术职业院校中,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就目前而言,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就不仅是传授课本知识,英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更是要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思政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现实情况是院校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的程度仍不足,就算有涉及相关思政内容,但教师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梳理的力度和深度上仍不够,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乃至相关思政元素兴趣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二)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更加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甚至不惜为提升专业课而挤占英语学习时间。由于对英语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和缺乏积极性,因此也增加了英语思政课程的难度。再加之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本身薄弱,存在英语底子不足的情况,进入高校前,对于英语课程学习不重视甚至抗拒,存在抵触情绪,对教学设计要求增高,导致英语授课难度加大,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三)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部分艺术职业院校采用合班制教学,班级人数过多,这也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加大,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部分本身基础差、甚至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也需要花费不少精力维持课堂秩序,甚至不少相关院校的教学设备相对也较为落后。

三、“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途径及方式

(一)“三全育人”从育人的主体维度来看,要求全员育人,但在实践中落实情况不尽人意。高校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一切工作人员均是育人的主体。教师应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设计,针对艺术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重专业课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贴近艺术生的专业需求以及注重生活实际运用等方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探索,教书育人与思政余人相结合,并定期将取得成效的案例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文件。定期组织教学会议,以促进互相交流和提升授课质量。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要求高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求教师要领会“三全育人”纲领性文件,从字面理解到深层次解读,要遵循“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英语这个交流沟通的工具,更要将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挖掘深层次的内涵,注入更多人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他国语言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二者加以对比学习,从而增强对祖国文化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开展多种授课模式,力求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自疫情开始,各种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方式便成了教师授课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直播授课、微课等已经成了重要的网络平台授课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实时的时政资源都能成为学生的助学剂。线上授课对于地点时间要求较为灵活,学生随时随地都可学习,一些软件、视频等教学工具也成为重要辅助授课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设备较为落后的学校而言。同时学生也得以通过网络平台软件与教师可以单独交流。

线下除了常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英语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结合英语课程自身特点以及教材重要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涵,深化教学主题,宣扬文化、结合实际,打造不同主体探讨模式。另可通过举行诸如以“中国视角、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等主题举行演讲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兴趣。重大节日和活动亦可成为校园主题文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表层到内里,从感性到理性的重新认识英语学习和祖国文化,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从英语学习中学会介绍中国的文化,讲述中国的故事,锻炼宣扬中华文化的能力。

结语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思政课程是必行的,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要全方位统筹和凝聚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学院统筹提供支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学习参与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升政治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最终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从而达到思政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贯穿英语教学过程的目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焦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1(18):4-6

[2] 张文婷.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8):18-20

[3] 杨国萍,王毅.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专业“三全育人”路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40(3):141-144

[4] 杨晓宁,王维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题及实践策略.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22(8):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