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尹文兴[1],宋立斌,刘子璇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市 300134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对实现地方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需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东丽、津南、西青、滨海新区的特色产业,论述其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与取得的成绩,总结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天津市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也为其他城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产业振兴;天津市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产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因为依托地方特色和实际环境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能够激发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拉动区域经济自发向好的发展。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依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并在随后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了产业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明确指出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科学持久地规划产业振兴,通过多元经济融合,提升产业质量,为乡村长久发展注入新动能。而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载体,其通过高效整合要素,合理分配资源,统筹各产业全方位发展,从而解决城乡发展矛盾,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和国际化城市之一,天津市依托已有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以人才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以一流商业环境建设助力产业振兴,搭建起一批极具地方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了天津市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区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津南区国家会展中心、西青区王稳庄镇和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调研和梳理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绩,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有效的发展路径,助力天津市特色产业发展,也为其他城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促进生活富裕

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标准。产业振兴可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城镇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进而造成村庄“空心化”现象,有特色产业作为支撑,可吸引劳动力回流,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乡村生活富裕。

(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特色产业发挥乡村最具竞争性的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生产链条延伸至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观光体验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被纳入乡村产业链条中来。特色产业聚焦新行业,提升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弘扬乡村优秀文化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力量在满足公民服务需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要传承勤俭节约、顿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发掘乡村优秀文化,在产业中植入文化元素,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乡村文化的创新。新时代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把抓,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有益的文化输入乡村,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乡村振兴走绿色发展之路也被确定下来。在发展时要科学规划,制定生态发展思路,合理布局,有序利用土地。特色产业凭借特色优势发展旅游业,注重乡村垃圾分类处理,较大程度保持了田园风光。特色产业充分结合乡村地域特色与经济条件,在生态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耦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联系,把开发农村生态产品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统一起来。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政府加大对广大乡村地区的开发,形成了诸多特色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但目前,开展的特色产业构建与发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不足

在乡村振兴政策之下,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乡村地区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建设。大部分特色产业构建地曾经以第一产业为支柱,因此需要对新产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例如:天津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的研发投入保持连年增加的势头,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多数地区忽视长期投入的重要性,对产业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振兴地区人口流失严重,高质量人才数量不多,较低的回报率在产业建设中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特色产业构建刚起步,前期开发投入较大,产品开发过程漫长。总而言之,财政投入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存在趋同现象

从国内目前已有的产业构建来看,特色产业的布局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集中在第二产业,较少有第三产业,同时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同一区域内的各个企业之间还没用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专业化分工关系,而长期的“各自为政”,将制约区域整体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产业的趋同化,不但会影响各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会加剧市场的割裂。总之,区域产业结构与特色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要及时重视,积极推进区域内的结构优化。

(三)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社会化服务能力弱

中介组织即为政府和企业中间、某类物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消费者和销售部门之间,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指导、培训、经营等各种服务的社会组织。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中介组织能够缓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能够发挥政府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各类中介组织数量较多,表现出内部松散性和自我技术服务性的特征。同时,由于对于中介组织的法律相对宏观,这就导致中介组织的法人身份以及责任模糊、运行机制不规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中介组织正在社会产业发展领域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应当关注中介组织的培育。

(四)区位优势利用不充足

通过协同发展,能够整合区域资源,破解行政区划谋发展的局限性。但在目前,多地区尚未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天津市产业振兴为例,天津周边区县在此区位中推进特色产业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京津冀动态的产业布局为引领,依据区域内形成的特色产业带,依托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能够最大限度打开销售路径,降低产品物流成本,但在实际中,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逊色,天津在产业布局和构建中,没有充分利用北京、河北的巨大吸引优势,相反还出现了“虹吸效应”的负面结果,北京越发展其吸收力越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往往越不利。而天津并没有在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中,准抓优势,充分利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规范培育中介组织;把握区位优势等路径进行解决,以促进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一)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行下,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乡村特色产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赋能,但现实情况下科技人员短缺、新产业培训支撑不够等问题阻碍着产业进一步的推动。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意识;在操作行动上,积极培育和引进相关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入驻,并与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模式,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

目前来看,特色产业整体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不利于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也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面对这个问题,要结合当地情况与外部环境整体变化,优化产业结构。分析市场环境、需求变化,完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二、三产业与农业特色产业主动融合,促进特色产业与当地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12],打破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趋同的现象。

(三)鼓励规范培育中介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当前,中介组织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中发展缓慢,不能有效的发挥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在政府层面应从制定详细的法律规制、明确合作组织法人地位,规范中介组织的发展。同时,也要出台相应政策和补贴等措施,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发挥中介组织其市场信息指导、金融支持、技术推广等支持服务,通过其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产业生产经营者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四)把握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并再此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特色产品。以天津为例,北辰区西堤头镇自古以来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具有深厚的渔乡文化传统。凭借其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打造原生态景观—“曙光水镇”,成为天津市旅游新地标。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以本地古冬枣园优势,提供参观冬枣博物馆、参观皇家枣园驿站等优质高效服务,同时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吃、住、游等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新形象。可见,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把握好其区位优势,助力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依据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优化产业结构,把握区位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的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市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在已有基础上总结经验,立足当下,寻求有效的对策与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2]尹君锋,石培基,张韦萍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评价及空间格局——以甘肃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2):291-306.

[3]杨梅,郝华勇.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机理研究[J].开放导报,2018(02):72-77.

[4]祝芸生.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N]. 江西日报,2021-09-22(10).

[5]张俊飚.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新路径[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15(006).

[6]尹健,洪业应.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战略[J].怀化学院学报,2022,41(03):68-71.


[1] 作者简介:尹文兴(1991-),男,天津商业大学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