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策略  培养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讲究策略  培养量感

吕明珍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广东鹤山   529700

摘要:2022版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是修改和增加了量感的论述与要求,引起了一线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但因为以前的课标中没有关于量感描述,加上教师对于量感的教学不够重视,只是重结果,重记忆,导致学生量感缺失带来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 周长、面积与体积的混淆,单位换算有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旧观念,重新出发,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以及身边熟悉的事物、利用实践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把握量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明晰量感、建立量感。促进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量感  感悟

量感之所以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到,原因可能在于认为“量感”隶属于“数感”,是“数感”的一部分,从而忽视了“量感”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量感”顾名思义,就是量的感受,同时也是一种很直观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来对物体的重量、大小和长度等方面的感受。量感培养对学生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借助以下的策略来实施。

一、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建立体感,形成量感。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手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例如张开双臂,两只手间的长度叫做“1庹”。大拇指和中指伸长,距离业做“1拃”,人的肩膀的宽度叫做“1肩”,还可以用脚量,一只脚的长度就叫做“1脚”。所以小学生关于“量”的学习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建立体感,再由此及彼,转变为数学量感。从而为之后的有关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厘米、分米、米、千克、秒都适合用体感来呈现。例如一个指甲的宽度,定为1厘米。例如一块砖的重量,定为1千克。例如一枚硬币的厚度,定为一毫米。例如一个指甲的大小,定为1平方厘米。例如眨一下眼睛的时间,定为1秒。这些量的量感来源于身体的体感。它们丰富多样,易观察、能触摸、好折算,令小学生易于变成记忆量,标准量。便于学生将抽象的事物与这些记忆量、标准量更好结合,感悟新的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量感。

二、借助数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量感。

“数”和“量”是不可分割的,在量感的教学中,有些是把基本体感和一定的数感相连起来感受。如吨、公顷、平方千米……,仅仅依靠体感、生活经验难以感受,量感难以得到发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推断力,基于一定的数感,并结合实践活动逐一实现。

如1公顷的认识教学

1.简略体会1公顷是多大。要感知1公顷对于学生来说很难通过想象得到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一步步进行引导。首先是由1平方米到100平方米,再到1公顷。先在操场上让4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大小,感知了1平方米地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进一步感受100平方米有多大,最后引导学生感悟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这样借助1与100的数感建立了1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有了表层的感悟后,为了深入认识1公顷。课后让学生调查我校的占地面积,就是1公顷。最后要求学生调查鹤山公园、北湖公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通过事件活动探究,在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通过计算深化体会1公顷。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不但引起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通过想象、推理,借助小面积感知大面积,,使抽象化变得具体化,从而丰富了量感。

三、去伪存真求本质,明晰量感

在量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量的本质进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让学生知其真面目,明晰量感。

如长度这一个量,它实质为一条线,线就有长度。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线有助于长度的量感的建立。而在学生的生活中,同学们都普遍认为线有曲直,有粗细,也有长短。这些认知便成了与长度关联的“感”。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老师是引导同学们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分得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形,但同学们基于线有曲直这一认知,所以认为分的再多也只是一段段更细、更幼的弧线连成的一条曲线。可能是迫于被老师判错的压力,才说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又因为线有粗细,所以,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同学们总是不认同两点之间只画一条线,他们总是认为只要线再细一点,两点之间一定可以画很多条线。因此,关于线的本质的认识,老师应该通过实验,让学生们讨论、发现线无粗细,也无曲直,只有长短,这样的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所形成的关于线的认识,建立长度的量感。

这种量感在认识周长时,只要认识到周长是一条边线后,关于长度的量感便成了周长区别于面积的基础。

四、结束语

笛卡尔说:“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他知识工具的源泉,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不能缺席,但并非一蹴即至的,它具有长期性,教师们应当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让量感培养落地生根。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潘珍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优化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4):84-85.

[2]杨小彬.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析——以“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03):51-52.

[3]郁亚红.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