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李娜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小学校    重庆江津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一直是孩子们学习与认知的基础课程,自身具有极强的基础性特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看重主体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鉴于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双减”这一契机,以兴趣为导向,充分尊重教学发展实际,明确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等,构建良好的语文探究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保驾护航。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引言

在落实“双减”、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影响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调整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及时革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付诸持之以恒的决心,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创新。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减负研究概况

在小学阶段,由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对语文知识不难理解的错误认识。当前,有些父母和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表现,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成绩为本位的,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从而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从而陷入狭隘的学习观念。在此阶段,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让学生主动接受新的知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教育观念,主张要不断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推动他们的发展,从而保证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

2“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其一,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接受语文知识、锻炼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并未关注知识的应用性,而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尚小,无须重点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学生能接受知识便可,教学方法往往缺乏灵活性,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中变为了负担,学生课堂体验欠佳,学习兴趣欠缺,故而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二,教学模式陈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与单调,只知道一味地依据教材内容讲授课程,很少将知识外延,教学内容单一,不够多元化,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受到冲击。部分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驱动,很少讲解各类题型的技巧,主要是依照答案反推答案,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极易固化,这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极为不利。学生极易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分心情况,而小学生理解能力本身较弱,一旦存在知识缺漏情况,将会增加其学习难度,继而再度削弱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这并不符合“双减”中增效减负的要求。

其三,教学活动侧重点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侧重点一般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导致学生不能轻松获取、应用并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课堂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3.1设定探究课题,增强探究动力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有效设定探究课题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是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教师在设定探究课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将课题确立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之上,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学生的探究动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设定探究课题。小学生对新事物认知的形成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之上,挖掘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中选择和设定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还有助于学生将新知与原有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新知建构。例如,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写作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内部合作讨论,让学生回顾家庭生活中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自己选择子课题,比如,“收到生日祝福的那一刻,我长大了”“爷爷将球鞋递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我长大了”“看到教师目光的那一刻,我长大了”。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开始进入少年期,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从笼统逐渐变得具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他们围绕自己的日常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选择探究性课题,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习作兴趣变得更强,积极投入写作素材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进而促进小学生习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3.2丰富教学活动,实践引发思考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及学科核心概念等,制定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在提升教学趣味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反思,真正突出语文教育的探究性功能。以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为例,该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群—紫禁城,并通过方位描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紫禁城的整体构图。在该篇文章学习完毕后,教师不妨让学生以校园为主题,结合课文写作特点,利用文字来描绘出校园构图。在明确任务后,有的学生从固定点对校园全景展开描绘;而有的学生则通过游览的方式,随着脚步的移动,校园景色也在一幕幕发生变化;有的学生则另辟蹊径,由于自身的方向感不好,尝试通过时间的推移来诠释变化,对校园的构图也同样别出心裁。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主题写作实践的开展也能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锻炼。

3.3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展开进一步拓展,将语文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利用课外资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扩充,在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延伸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项独立的子主题,在课文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主题的读物,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也根据主题划分出许多单元,在每一单元的文章学习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针对该单元主题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布局,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向学生展示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以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悟父爱、母爱,以及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置一项家庭实践任务,并将任务分为三个阶段:(1)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2)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法;(3)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课题要求与父母展开沟通,并将沟通成果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在沟通中能够强化对文章作者情感表达的认知,也为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的构建奠定了有利基础。

结束语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则是对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良好呼应。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优化布局,引导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科学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并能在日后利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教学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显东,徐龙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讲究“四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106.

[2]胡蝶.探究性学习在《给予是快乐的》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8(32):12-14.

[3]邓莉.如何在教学上落实21世纪技能:探究性学习及其反思和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8):77-84.

[4]陈洪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J].辽宁教育研究,2008(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