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中的药师干预及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儿童合理用药中的药师干预及影响研究

汪艳影,何琴,刘媛*

简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四川 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用药中给予药师干预对于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实施药师干预的儿童患者中的4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未实施药师干预的48例儿童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药师干预前比较无意义(P>0.05),药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年龄不符、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用药不良事件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观察组4.17%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用药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可以降低用药年龄不符、药物选择以及用法用量等不合理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对于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合理用药;药师干预;用药安全

药师主要负责处方的审核与监督,同时还需要提供用药咨询、用药指导以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角色。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保证用药期间的合理性,避免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1]。儿童用药期间,药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可以起到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作用。药师给予临床用药指导期间,需要具备专业的药学知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同时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2]。基于此,本文将以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儿童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期间总结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实施药师干预的儿童患者中的4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未实施药师干预的48例儿童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39±1.32)岁;对照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2±1.17)岁。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实施前均已告知患儿及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并已获得认可。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干预并遵医嘱为其发放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师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处方管理

儿童用药期间药师需要加强对处方的管理,期间不断强化合理用药的意识,同时充分认识到对处方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提高用药安全的意识。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处方审核的能力,随时对医生开具的处方中药物剂量、药物选择、适应症状、年龄等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定期公布,以此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进而提高药师及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

②处方的干预及用药教育

首先,药师需要对处方中不同药物的用量进行干预。医生在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开具处方时,药师可参与其中,利用自身专业的药学知识与医生共同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前,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其次,药师可参与到患儿药物选择中,以此来规避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尤其在抗生素药物的选择中,为避免儿童期肾病的发生或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应避免不适当的给药方法及给药途径,以避免用药过程中造成患儿出现恐惧、哭闹等引发不良事件发生。最后,药师需要详细了解患儿具体情况,如: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将此作为依据为其制定合理的用药教育,其中可涵盖药物名称识别、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相关知识、正确的给药方法以及多药并用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③建立完善的用药档案

患儿治疗期间药师需要建立完善的用药档案,其中明确说明患儿的病情、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等。此外,还需要注明患儿的具体治疗方案、处方、用药情况、药物调整情况等,以此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用药名称、患儿年龄、用药不良反应、用药不良事件等[3]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药师干预前比较无意义(P>0.05),药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年龄不符、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用药不良事件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观察组4.17%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用药年龄不符

药物选择不合理

用法用量不合理

用药不良事件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观察组

48

1

0

1

0

2(4.17%)

对照组

48

3

2

4

0

9(18.75%)

x2

5.031

P

0.025

3讨论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众多,不仅会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加重疾病症状,进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引发纠纷[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但患者对于药理等知识不够了解,会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既增加用药安全隐患同时还会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以往临床治疗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合理用药时常发生[5]。因此,需不断增强药师与医生的用药安全意识,通过加强处方管理并参与到患者治疗中,以此来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药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年龄不符、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用药不良事件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观察组4.17%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数据可见,在患儿治疗期间给予加强处方管理、处方干预、完善用药档案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儿童用药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可以降低用药年龄不符、药物选择以及用法用量等不合理行为的发生几率,同时对于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丽红,谢燕茹,梁世昌,等.儿童合理用药中的药师干预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29):337-338.

[2]王涵.药剂师指导儿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探讨[J].益寿宝典,2020(13):1.

[3]叶超雄,周敏华.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儿童中成药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2):1717-1719.

[4]葛振华.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2):44-45.

[5]洪荣,朱扣柱,洪远,等.临床药师干预对提高儿童急性阑尾炎抗感染方案合理性的意义[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