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4
/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张林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更加注重应用型、实践型、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与聘用,而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人们的就业与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也要对此加以重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效开展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其成为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带来一定价值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知识技能,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所处的时代地位越来越高,几乎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中。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充分意识到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不断对其进行解决,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过程,缓解学生就业问题。

1.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学模式的不够完善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就业导向下,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活动,应该以帮助其实现高效就业为目的来具体开展,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遵循这一点,对市场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了解,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进而也影响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偏离实际,不符合市场需求,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无趣,学生兴致缺缺,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逃课、厌学情绪,使得其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第三,教学评价机制尚待完善,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而考试成绩又以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只关心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注重自己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甚至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没有获得良好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1.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课程设计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因此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教学,但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却很少,导致理论课程教学占据主要部分,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其在参加工作后,很容易遇到障碍或瓶颈,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违背了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相关教学原则;第二,课程设计局限性较大,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除了包括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路等必修科目之外,还包括Java、C语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选修科目。学生只单纯地学习必修科目,只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无法良好顺应市场需求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学校不仅要设置必修课,还要适当为学生设置选修课,但目前,很多院校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选修课程设置不够多样,甚至根本没有选修课。

1.3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学生虽然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现阶段,就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分析,部分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为低下,他们往往缺少一定的程序开发经验,所以只能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授课,而计算机专业教学是需要教师具备开发经验的,如果教师缺乏这一经验,或者是经验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只能在理论上掌握所学知识,而不能对其进行良好应用,待其参加工作之后,遇到项目问题,也只能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却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解决,更甚者可能会根本找不出问题所在,不仅降低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故障问题。

2.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2.1完善教学模式

经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对以下三方面内容进行完善:首先是教学目标,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市场中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有哪些,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将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整理,然后汇总成结果,根据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性指导,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符合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就业;其次,对于教学方法来说,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或翻转课堂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课堂参与度,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避免其产生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果;最后,对于评价方式来说,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对学生展开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其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考察,促使学生重视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效果。

2.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既要保证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又要保证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学校可每周设置一到两节实验课堂,在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就要求教师带领其到实验室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确保其能够对知识进行良好应用,或者学校也可以按照1:2的比例设置实验课堂教学和理论课堂教学,确保能够兼顾到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保证实验课课时,强化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配合,促使学生应用能力能够得到充分且有效地锻炼,从而获得良好就业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市场需要,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增加学科关联性,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层面,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就业中做好准备,同时给其预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其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以做好职业规划,获得更好的发展。

2.3优化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针对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引进专业的、优秀的人才教师,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要将标准拔高,对应聘人员的计算机综合素养进行考察,既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其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胜任编程教学工作,或者学校也可以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招聘一些优秀的博士生或硕士生,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另外,针对目前已有的教师人员,学校可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教学经验分享、理论座谈会等,以此来帮助教师完成对自我认知的更新,从而优化整个师资队伍。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效应用,与当地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邀请优秀的工程师到学校中指导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组织开办宣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到企业中实习,磨炼其知识技能,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实际工作是什么感受,并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打算。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市场需求,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其成为全能型人才,进而为我国输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婷婷.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数字通信世界,2021(05):265-266.

[2]陈兰.就业视角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刍议[J].山西青年,2021(23):126-127.

[3]韩玲玲.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J].通讯世界,2020,27(01):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