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白银市农户生产经营影响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白银市农户生产经营影响的调查                           

李叔蓉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中心支行  730900 

近期,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农资产品价格亦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既是农资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受益者,又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生产生活支出增加的承受者。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了解大宗商品、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养殖意愿的影响。分析大宗商品影响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梳理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农户的诉求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4份,其中:种植大户(单家农户,规模在100亩及以上)51户,农场经营者14户;普通种植农户(单家农户,规模在100亩以下)107户,合作社农户(发起或加入家庭农场、合作社)16户;小户散养22户,个人养殖场32户,养殖企业12户。

(一)大户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种子费用、肥料费用、农药农膜费用等成本普遍上涨,对大户种植结构、预期收益、种植意愿影响显著。根据调查,农资经销商复合肥、尿素等化肥平均涨幅27.4%,地膜平均涨幅23%,玉米等籽种平均涨幅18.5%,草甘膦、二甲戊零等农药平均涨幅达43.2%;65户大型种植户预计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成本每亩平均增加150元左右。分析了种植大户2022年种植计划、变化的原因及选择方向,35%大户认为2022年小麦和玉米的预期收益将会降低,销售收入将会下降10%以内,78%的大户将降低粮食作物种植,增加经济作物种植规模。

(二)农户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农户务农所得收入占家庭收入不到五成,2022年种植计划普遍减少,主要原因是农资价格上涨、收入不及支出导致种植积极性下降。对132户农户进行调查结果:2021年家庭收入平均8.69万元,务农所得收入平均所得4.22万元,占家庭收入比重48.56%,打工收入平均3.51万元,经营性收入0.94万元。因购买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资价格全面上涨,种地成本高、收入不及支出,38%农户选择方向为外出务工流转土地。

(三)养殖户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养殖成本的增加对养殖户经营干扰显著,84%养殖户预计下一步控制规模。通过调查养殖户幼苗成本占比45%,较去年上涨5%,饲料成本55%,较去年上涨10%;人工成本占比15%,较去年上升,防疫成本5%较去年上涨5%,水电租金等成本10%,较去年变化不大。饲料中豆粕、玉米、小麦、秸秆、颗粒饲料的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小麦与麸皮价格涨幅超过历史水平。养殖户反映,预计后期饲料平均价格比现在上涨20-30%,原因是原料涨价太厉害,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延缓,所有压力都转移到养殖户身上。

二、大宗商品与农资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推动农资生产成本上升

从原材料成本影响因素看,近年来油料、天然气、燃煤价格不断上涨,化肥、农膜、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作为以原油为重要原料,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致使农资价格上涨。例如油价自去年年底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几乎逢调必涨。2021年初,小型拖拉机1000元就可以加满一箱油,现在加满一箱油需要超过1600元。同时,运输成本上升对化肥、农药、农膜等涉及春耕农资上游产品产生助推作用,调查显示物资运输成本较去年上升15%以上。

(二)农资生产整合与市场流通不顺畅,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农资价格上涨

从中国农资生产行业的发展看,农资生产及农业生产部门暂时还没有形成集中的资源整合制度,整个农资行业的生产水平不高。尽管供求问题已经得到党中央的政策扶持,使得农民在惠农政策下获得切实收益,然而,农资产品供需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状态下的农业生产,造成大多数农产品在农资供应和需求不完善的环境中,长期陷入供需矛盾的漩涡。同时农资使用季节性强,从事农资的经销商基本都是几个固定生产厂家,在有限的农业物资选择面前,需求方只能被动接受农资产品集体涨价的事实。

(三)疫情、战争等突发性因素抬高粮食价格,进而影响农资产品价格

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粮食价格与农资价格有着直接联系。实践证明国际市场发生的诸如战争、自然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宗商品、农资生产及价格产生负面溢出效应。例如俄乌均为重要的国际粮食出口国,军事冲突可能延误粮食种植周期,导致俄乌粮食减产,同时冲突和制裁下两国粮食出口均会受到限制。在粮食进口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下,食品价格也逐渐走高,此外,疫情封控的因素导致人民群众囤积物资、买油买面的惶恐心理上升,米面粮油的价格推高连锁反应到农资价格之中。

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削减农产品利润空间

基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农资价格呈现波动上涨趋势,其在提高农民种植成本的同时,直接导致了农民种植收益的下降,进而导致农民从事农业再生产能力下降。一方面,农资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农民对未来农业生产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伴随农资价格的波动上涨,对于农民家庭而言,在纯现金收入渠道狭窄、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形下,农民在进行农业投入时将更为谨慎。尤其是一些低收入农民家庭,在选购农资产品时往往会选择那些质低价廉的产品,一些家庭甚至会选择放弃购入农资产品。这种对农资投入的缩减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产出,最终影响到农业再生产的质量,削减农产品利润空间。

(二)弱化农业支持政策实施效果

出于缩小城乡差距及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国家不断出台粮食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但农资价格上涨直接弱化了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每年以15%~20%的速度上涨,致使农民种粮成本持续上升,虽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稳步提高,但仍然无法弥补因农资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种粮成本。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被严重弱化,农民得到的实际收益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吞噬

(三)农耕地闲置势头抬升

由于农民种植粮食的产出减去投入后收益显低,致使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信心明显不足,农村大量的耕地转租、代耕,废弃现象日益上升。本次问卷结果显示:96.3%的农户认为种地无法达到致富的目的,58.75%的农户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其种地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29.5%的农户表示对继续种地不愿意或者持观望态度,25.6%认为放下土地、外出打工才是农民生存下去的道路。

四、政策建议

一是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强化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市场价格。国家应密切关注重要农资市场行情,跟踪督促农资经销企业严格落实国家明码标价的规定,为农民购买农资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加大对现行种粮的专项补贴政策,提高种粮生产积极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取决于种粮的效益,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粮食补贴的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经济效益。政府现行种粮补助政策对旋耕机、播种机等小型机械补助较少,建议政府部门紧密结合各地农用机械使用实际,扩大专项补贴政策范围,提高种粮积极性,减少农民种地收益少的后顾之忧。   

三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力度。商业银行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写宣传语等方式,增强农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充分运用贷款扩大生产,增强农民春耕生产的积极性。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更适合当地产业化特色的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农户、不同农产品的金融需求。

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本行:各行级领导,各科室,各县区支行。

签发:曾小强    校核:张佩琴    编辑:陈丽婷    联系电话:0943826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