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商务人才协同发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京津冀商务人才协同发现研究

徐婷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关键期,商务人才协同发展也面临着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商务人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教育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以京津冀三地商务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素质作为基础,对京津冀三地商务人才在空间上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探讨了人才协同发现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都处于商务人才增长缓慢状态,并且随着三地商务人才总量的增长,京津冀三地商务人才流动强度逐渐增大。基于此,提出京津冀三地人才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下。

关键词:商务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 研究背景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逐步显现。201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明确指出:到2020年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到2030年形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创新”两字,明确提出:“推动城市群协同创新。”从根本上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而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也需要以较快速度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提高。

(一)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对商务人才、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基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优秀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是有增无减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商务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1]。其次,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商务类技术技能人才造成较大缺口。随着京津冀产业升级,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将流向一线,而一线商务岗位数量的饱和将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流失。第三,商务类专业的发展与转型所需人才存在缺口矛盾,导致区域企业对高素质商务类人才严重缺乏。第四,不同行业对具有商务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异。

(二)教育研究中对商务人才培养的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科研的方向偏重于经济学科和管理科学学科。而对于商务学科的研究大多是在经济学科背景下进行研究。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人才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也对区域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在各高校中,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缺乏明确规划、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高校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强,能够服务于商务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商务经营管理人才[2]

二 京津冀商务人才空间格局分析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内商务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素质等为研究对象,结合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的产业特点及人才发展趋势,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内商务人才的空间格局,可以发现产业与人才是影响商务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区域商务人才培养是影响区域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商务人才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同时京津冀地区的商务人才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北京市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商务局共招聘商务人才31656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5245人);天津市商务局共招聘商务人才252531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5208人);河北省商务局共招聘商务人才24696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3699人);北京市商务局共招聘商务人才16520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7480人)。

(一)人才集聚态势显著

从各省市的人才结构来看,北京以人才总量排名第一,天津以人才总量排名第二的河北紧随其后,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京津冀三省市从产业分布上来看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三个不同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和制造业。从各产业体系的总体人才结构来看,服务业人才的数量比重最高,而制造业人才中第三产业从业者占比最大。从各产业的集聚程度来看,北京以服务业人才规模排名第一;天津以制造业人才规模排名第二;河北以制造业人才规模排名第三。从京津冀三省市人才密度来看,可以发现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以1.06名和0.54名的密度排名第一和第二;河北省以0.74名密度排名第一和第二之间;河北省以0.69名密度排名第二。可见三省市人才密度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与京津冀区域内三省市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有很大关系。

(二)人才结构特点明显

人才结构是人才发展水平与质量的综合体现,不同人才结构不同层级的人才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据显示,从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来看,三省市人才规模不断增大,技术技能人才依然占主导地位;从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来看,商务专业技术技能类人才比例不断提高;而专业管理类及管理岗位人才比例明显下降。从上述特征来看,现阶段京津冀区域商务人才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特征: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吸纳大量人口就业;第二,企业生产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端技术研发、高端商务管理类、高端技术技能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第三,高技能人才占比较大;第四甚至出现了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大的现象与趋势。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正在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而企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三 京津冀三地商务人才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举措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人才交流和流动,可以推动三个省域内部商务的共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内、乃至全国商务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提供了新思路,以“统一规划、协同管理、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协同发展之路。然而,京津冀三地区间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这也导致三地之间的人才流动趋势不一致,严重影响区域内人才合作、竞争与合作中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例如,作为我国首都以及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北京作为国家综合性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科技大都市;而天津市则是“北方经济重镇”,以工业起家。本文中对三地商务人才协同情况分析发现: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人才流动存在显著差异,在信息交换方面存在较大壁垒;三地间的商务人员交流仍存在较为严重干扰;三地间专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地之间的人才流动存在显著差异,在信息交换方面存在较大壁垒

根据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人才流动差异显著,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北京和天津分别是全国人口净流入城市和重点发展城市,这两个城市的人才流动呈现出明显的“西强东弱”现象,并且该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壁垒。北京作为政治、文化核心首都所具有的人才资源,是全国主要的商务人才聚集地之一。因此,其对于各类人才要求较高。而天津市虽然 GDP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并没有发挥出全国前列地区应有地位和作用。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座最为重要的“桥头堡”,能够有效带动天津以及河北人口流入、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等领域。因此,在推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新要求和天津港保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发挥北京市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引领性和支撑力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及天津市经济和商务人才对资源要素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二)三地间的商务人员交流仍存在较为严重干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高端产业、先进技术、现代服务和现代管理为主导,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平台,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院为保障,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然而,据统计表明:京津冀三地之间人才协作意识不高,各地区间的商务人员流动速度较慢、范围较小,未能实现充分共享资源且缺乏针对性优化。数据显示,2013-2017年内京津冀三地之间人才交流情况总体呈“井喷”态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三年间仅增长2.4%;河北和北京与天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交流,且两个中心城市与三个省区市之间均有较大规模的人才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樊杰. 解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作用[J/OL].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03): 194-201.

[2]臧秀清.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 河北学刊, 2015, 35(01): 192-196.

作者:作者简介:徐婷 女  1983.08  汉族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职业教育,工作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备注:该属于论文天津市商务经济研究会2021年度科研项目《京津冀商务人才协调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Yjh2021004)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