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王珊

湖南省湘阴县新泉镇新泉中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德育渗透是学科教学的永恒话题,历史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特点,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将德育与历史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认真研读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背景,对如何渗透德育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选择与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仅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开展课堂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德育渗透,还要注重对历史德育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德育工作[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

(一)促进道德品质提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助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重视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并从意识层面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性较强,内心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是敬仰的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点,以历史人物或情节为线索,展开深入探究。中学生既会对历史人物产生感性认知,也会将优秀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由此一来,可以实现历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更全面的认知[2]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德育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多项能力。以初中历史课堂为载体开展德育,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让其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产生独到的见解,强化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素材选择,丰富德育素材

第一,要选择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德育素材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确保历史素材的真实性和教育性,做到史论结合,去伪存真。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实,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收集秦始皇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的讲解,教师可以专门组织学生通过关键词“暴君”“苛政如虎”“焚书坑儒”“统一六国”“筑长城”“统一文化”等,客观评价秦始皇。在评价秦始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借助秦始皇的事迹引导学生明白不能片面地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个人,而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才能凸显出历史的真实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秦始皇,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还能使学生在今后评价他人时,知道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不能片面地评价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的态度[3]

第二,要选择具体直观的德育素材。具体直观的德育素材主要是图片、视频以及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在“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这段历史,教师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同时,还可以将历史与现在做对比,让学生感受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和稳定发展,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强大也离不开所有中国公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科书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发其求知的动机和欲望,实现渗透德育的目标。如讲“钢铁长城”时,通过幻灯片展示我国武器装备、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视频播放70周年国庆盛大阅兵式片段,展现我国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教师精心创设震撼心灵的情境,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富强,爱国爱党之情和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斗志就会喷薄欲出。

(三)多结合时政新闻,兼具温故知新

以“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国内外出现的时政新闻展开对比分析,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首先,“四大发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四大发明”的出现对国内外的影响,可以结合“英国《独立报》评出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这一新闻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流媒体的文章内容,学生可以对四大发明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四大发明有更全面的认识,还能有效拓展知识面,丰富历史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及活字印刷机,让学生思考三者之间存在哪些联系。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后者比前者的印刷效率更高,技术也更先进,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活字印刷机被发明出来?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贡献?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角从“四大发明”拓展为“世界文明”,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但费工费时且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具有较大的弊端,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正是人们在技术上的突破,随着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加上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促使活字印刷机被制造出来。印刷术的进步为思想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又进一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社会得到进步。

结束语

总之,历史教科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要充分挖掘,把握时机,选择适当方法,适时适度地滴点渗透,循序渐进,坚持恒常,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金花.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53.

[2]朱爱华.德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22):24-25.

[3]高健.立足初中历史  实践德育树人[J].吉林教育,2020(22):40-41.